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袁-原文
历史来源
「袁」源出;
出自「妫」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袁」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世代为陈上卿。其后有「袁」氏。
家族名人
袁绍 (?~202)
字本初,东阳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人。曾起兵讨董卓,后据河北,与曹操战于官渡,大败,发病而死。
袁崇焕 (?~1630)
字元素,明东莞人。有胆略,好谈兵。万历进士,天启间以御清兵着绩,累官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崇祯时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闻警入援京师,遭谗而被磔于市。
袁枚 (1716~1797)
字子才,号简斋,清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乾隆进士,由翰林为知县,后弃官,筑随园于江宁城西,以吟咏为乐,世称随园先生。论诗主性灵,品评古今,时有新解。着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袁世凯(1859~1916)
字慰廷,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清末,为李鸿章所赏识,戊戌政变,因告密而得宠,山东巡抚,进直隶总督,嗣官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辛亥革命事起,以内阁总理大臣,挟北洋兵力,与民军议和,迫清帝退位,孙中山先生力辞大总统让之,遂为民国首任大总统。后谋行帝制,孙中山先生号召全国声讨,忧愤而死。
地望分布
河南汝南郡,河南陈郡,江苏彭城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袁-译文
历史来源:
‘袁’这个姓氏的来源;
出自‘妫’姓,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的记载,‘袁’也写作‘辕’、‘爰’。是陈胡公的后代。陈胡公的第十八世孙名叫庄伯,字伯爰。伯爰的孙子涛涂,以祖父的字作为自己的姓氏,被称为‘爰涛涂’。也写作‘袁涛涂’。他们世代都是陈国的上卿。后来就有了‘袁’这个姓氏。
家族名人:
袁绍(?~202年):
字本初,是东阳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人。曾经起兵讨伐董卓,后来占据河北,与曹操在官渡交战,大败,因病去世。
袁崇焕(?~1630年):
字元素,是明朝东莞人。有胆识,喜欢谈论军事。万历年间中进士,天启年间因为抵御清兵有功,官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崇祯时期担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率师蓟辽,听到警报后入京支援,却因被诬陷而被处死。
袁枚(1716~1797年):
字子才,号简斋,是清朝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年间中进士,由翰林院官员转为知县,后来辞官,在江宁城西建造了随园,以吟诗作赋为乐,世人称他为随园先生。他论诗主张性灵,对古今诗歌进行品评,时有新颖的见解。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袁世凯(1859~1916年):
字慰廷,号容庵,是河南项城人。清末,被李鸿章赏识,戊戌政变时因告密而得宠,担任山东巡抚,后升任直隶总督,继任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辛亥革命爆发后,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凭借北洋军力,与民军议和,迫使清帝退位。孙中山先生坚决辞去大总统职务,推让给他,于是他成为民国首任大总统。后来他图谋恢复帝制,孙中山先生号召全国声讨他,他因忧虑和愤怒而去世。
地望分布:
河南汝南郡,河南陈郡,江苏彭城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袁-注解
袁:袁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起源于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记载,袁姓也写作辕、爰。袁姓的始祖是陈国的胡公,袁姓的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的孙子涛涂以祖父的字为姓,称为爰涛涂,也写作袁涛涂。袁姓世代为陈国的上卿,后来有了袁姓这一姓氏。
陈胡公:陈胡公,即陈国的开国君主,姓妫,名满,是周文王第十五子,被封于陈国(今河南省淮阳县),建立了陈国。
庄伯生诸:庄伯生诸是陈国胡公的十八世孙,字伯爰,是袁姓的直系祖先。
涛涂:涛涂是伯爰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为姓,成为袁姓的成员。
袁绍:袁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字本初,东阳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人。他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起兵讨伐董卓,后占据河北,与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
袁崇焕:袁崇焕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和军事家,字元素,东莞人。他曾在明朝与后金(清朝的前身)的战争中立下战功,但在崇祯帝时期因被诬陷而遭受迫害。
袁枚: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是乾隆年间的进士,曾任知县,后弃官隐居,以文学创作和评论为主。
袁世凯:袁世凯是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军事家,字慰廷,号容庵,河南项城人。他在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担任清政府的高级官员,并在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汝南郡:汝南郡是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部,是袁姓的一个重要分布地区。
陈郡:陈郡是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河南省淮阳县,是袁姓的起源地之一。
彭城郡:彭城郡是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也是袁姓的一个分布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袁-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揭示了‘袁’姓的起源,源自‘妫’姓,这一点在《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中有明确的记载。‘袁’字在古文中也有‘辕’、‘爰’的写法,这反映了汉字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袁’姓的起源与陈胡公之裔有关,陈胡公是周朝的开国元勋,其子孙以祖字为姓,形成了‘袁’姓。这里的‘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表明了‘袁’姓的传承脉络,字辈的记载也体现了古代家族的规范。
家族名人部分,列举了四个历史上有影响力的袁姓人物。袁绍是东汉末年的名将,他在官渡之战中大败曹操,虽然最终因病去世,但他的军事才能和影响力在当时是巨大的。袁崇焕是明朝的将领,他在抵御清兵入侵方面有显著功绩,但由于政治斗争而被杀害,他的忠诚和才能在后世仍被称道。
袁枚是清朝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和个性。他的《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袁世凯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经历了清朝末年到民国的过渡时期。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从地方到中央,再到推动清朝的退位,最终成为中华民国的首任大总统。袁世凯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他既是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者,也是复辟帝制的尝试者,他的政治生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
地望分布部分,提到了河南汝南郡、河南陈郡、江苏彭城郡,这三个地方是‘袁’姓的重要分布地。地望的记载不仅展示了‘袁’姓的地理分布,也反映了古代家族的迁徙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