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狄-原文
历史来源
「狄」源出 ;
一﹕以国为氏. 据《广韶》载, 周文王之舅父为孝伯, 又称为考伯, 本为姜姓参卢氏. 成王;分封孝伯于狄国.(在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 一说在今河北省正定县。)
二﹕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姓氏, 高车族有一部为狄氏. <<北史>>载, 唐昭宗时曾俘获契丹人惕隐, 赐其姓名为狄怀忠, 其后亦为狄氏.
家族名人
狄仁杰
字怀英。唐朝太原人。为武则天时名相。力劝武则天力唐嗣。以举贤为意,凡举之臣,皆为唐朝中兴之臣。
狄青
字汉臣。宋朝人。善骑射。为延州指使,勇而善谋,经略尹株,范仲淹待之甚厚。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佑四年(1052)上元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地望分布
甘肃天水郡,山西太原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狄-译文
历史来源:
「狄」这个字源出有两个方面:
一:以国为姓。根据《广韶》记载,周文王的舅舅名叫孝伯,又称为考伯,他原本是姜姓的参卢氏。成王时期,将孝伯分封到狄国,狄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高青县东南,也有说法认为在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县。
二:是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姓氏。在《北史》中记载,唐昭宗时期曾经俘获了一个契丹人名叫惕隐,赐给他姓名为狄怀忠,之后他也成为了狄姓。
家族名人:
狄仁杰,字怀英。他是唐朝太原人,是武则天时期的名相。他力劝武则天继续唐朝的嗣位。他重视选拔贤能,他所推荐的臣子都是唐朝中兴的功臣。
狄青,字汉臣。他是宋朝人,擅长骑射。担任延州指使时,他勇敢且善于谋略,治理尹株,范仲淹对他非常看重。范仲淹还教授他《左氏春秋》。狄青通过努力学习,精通兵法。凭借战功升任枢密副使。他一生共参与了25次战斗,其中1052年皇佑四年上元夜袭击昆仑关最为著名。
地望分布:
狄姓的分布地主要在甘肃的天水郡和山西的太原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狄-注解
狄:狄是一个古代的姓氏,也指代一个古代的部族。在古代中国,狄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北方地区。在古代文献中,狄常被用来指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国为氏:国为氏是指以封地或居住地为姓氏。在中国古代,许多姓氏的来源与封地或居住地有关,这种姓氏的形成方式反映了古代的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
孝伯:孝伯是周文王之舅父的名字,他是姜姓参卢氏,被封于狄国。
成王:成王是周朝的第二位君主,周武王的儿子,他在周文王去世后继位。
分封:分封是指古代君主将土地和人民分给亲族、功臣等人,以建立诸侯国,巩固中央集权。
高青县:高青县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县,位于黄河下游。
正定县:正定县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
北史:《北史》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纪传体史书,由魏收撰写,记载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历史。
唐昭宗:唐昭宗是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唐朝已经处于衰落状态。
契丹人:契丹人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辽河流域。
狄怀忠:狄怀忠是唐昭宗时期被俘的契丹人,后被赐姓狄。
狄仁杰:狄仁杰是唐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以清廉和才能著称,是武则天时期的重要辅佐。
武则天:武则天是唐朝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举贤:举贤是指选拔贤能的人才,古代中国政治中重视举贤制度。
唐朝中兴之臣:唐朝中兴之臣是指在唐朝衰落时期,能够挽救国家危机,使国家重新振兴的官员。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狄青:狄青是宋朝的一位著名将领,以勇猛和智谋著称。
骑射:骑射是指骑马射箭的技能,是古代军事训练中的重要内容。
延州:延州是宋朝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延安市。
指使:指使是指负责指挥和管理的人员。
范仲淹:范仲淹是宋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以清廉和改革著称。
《左氏春秋》:《左氏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左丘明所著的一部史书,也是《春秋》三传之一。
枢密副使:枢密副使是古代中国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皇佑四年:皇佑四年是宋朝的一个年号,对应公元1052年。
上元夜:上元夜是指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
昆仑关:昆仑关是古代中国的一座重要关隘,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肃天水郡:甘肃天水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
山西太原郡:山西太原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狄-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揭示了‘狄’这一姓氏的起源,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首先,‘狄’字源出有两种说法,一是以国为氏,二是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姓氏。这种对姓氏起源的追溯,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姓氏来源的重视,也反映了姓氏与国家、民族之间的紧密联系。
第一点提到‘狄’作为国名,源自周文王之舅父孝伯,又称考伯,本为姜姓参卢氏。成王分封孝伯于狄国,狄国的地理位置在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一说在今河北省正定县。这里的‘分封’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了王权的分配与地方权力的确立。
第二点提到‘狄’作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姓氏,以高车族为例,说明‘狄’并非仅限于汉族,而是多民族共有的姓氏。这种多民族共有的姓氏现象,反映了古代中国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
家族名人部分列举了两位著名的狄姓人物:狄仁杰和狄青。狄仁杰是唐朝名相,力劝武则天力唐嗣,以举贤为意,体现了其政治智慧和治国理念。狄青则是宋朝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代表了狄姓在军事领域的杰出贡献。
地望分布部分提到了甘肃天水郡和山西太原郡,这两个地方是狄姓人物的分布地。地望分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姓氏的迁徙和分布规律,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地理分布和民族迁徙。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内容通过姓氏的起源、家族名人的事迹以及地望分布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姓氏文化、政治制度、军事历史以及地理分布的丰富内涵。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