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杭-原文
历史来源
「杭」源出:
一、杭氏出于抗氏、伉氏。《元和姓纂》云:三伉氏,春秋时卫邑也。抗氏,魏国三伉大夫之后,后有抗喜为汉中太守。后转写为杭氏。
二、 以地为氏。传说大禹治水后,封有余航国,即余杭。其后人即为杭氏。
家族名人
杭徐
东汉丹阳人。字伯徐。初任宣城长,政绩卓著,境内无盗贼。后升为中郎将,攻破泰山守敌,封东乡侯。官至长沙太守。
杭景
汉代人,祖孙都注意修养身心,谨慎行事,爱帮助孤寡贫穷的人。后来杭景的儿子杭华官至睢阳太守,世人都认为是他们善行的报答。
杭世骏
清代浙江仁和人。公元1696-1773年,字大宗。博览群书,擅长诗文,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举博学鸿词,授编修,官至御史。曾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着有《石经考异》、《史记考异》、《汉书疏证》、《道古堂诗文集》等。
地望分布
浙江省余杭县
安徽省宣城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杭-译文
历史来源:
「杭」这个姓氏的来源有:
一、杭姓来源于抗姓、伉姓。《元和姓纂》记载:三伉氏,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城邑。抗姓是魏国三伉大夫的后代,后来有抗喜担任汉中太守。后来逐渐演变为杭姓。
二、以地为姓。传说大禹治水后,封地有余航国,即现在的余杭。其后代即为杭姓。
家族名人:
杭徐:东汉时期丹阳人。字伯徐。最初担任宣城长,政绩显著,境内没有盗贼。后来升为中郎将,攻破泰山守敌,被封为东乡侯。官至长沙太守。
杭景:汉代人,祖孙都注重修养身心,行事谨慎,乐于帮助孤寡贫穷的人。后来杭景的儿子杭华官至睢阳太守,世人认为这是他们善行的回报。
杭世骏:清代浙江仁和人。公元1696-1773年,字大宗。博览群书,擅长诗文,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被举荐为博学鸿词,授予编修职务,官至御史。曾校勘武英殿的《十三经》、《二十四史》,编纂《三礼义疏》。著有《石经考异》、《史记考异》、《汉书疏证》、《道古堂诗文集》等。
地望分布:
浙江省余杭县、安徽省宣城地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杭-注解
杭:杭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包括起源于抗氏、伉氏,以及以地为姓。在古代,杭姓可能源自春秋时期的卫邑三伉氏,或大禹治水后封的余杭国。
抗氏:抗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卫邑三伉氏。在《元和姓纂》中有所记载,后来部分抗氏后裔改姓为杭。
伉氏:伉氏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与抗氏有渊源关系。在古代,伉氏和抗氏可能属于同一宗族。
元和姓纂:《元和姓纂》是一部古代姓氏学著作,由唐代学者林宝编纂,收录了大量的姓氏起源和家族历史。
大禹: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被尊为“圣王”。他治水成功后,被封于余杭国。
余杭:余杭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大禹治水后,封地于此,其后代可能以地为姓。
丹阳:丹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东汉时期为丹阳郡。
宣城:宣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东汉时期为宣城郡。
中郎将:中郎将是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宫廷警卫和军事出征。
东乡侯:东乡侯是古代的封号,表示对有功之人的封赏。
长沙太守:长沙太守是古代的地方官职,负责管理长沙郡(今湖南省长沙市)。
睢阳太守:睢阳太守是古代的地方官职,负责管理睢阳郡(今河南省商丘市)。
博学鸿词:博学鸿词是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科目,选拔具有广博学识的人才。
编修:编修是古代官职,负责编纂书籍和文献。
御史:御史是古代的监察官,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防止腐败。
武英殿:武英殿是古代皇宫中的宫殿之一,也是编纂书籍的地方。
十三经:十三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总称,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等。
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等。
三礼义疏:《三礼义疏》是清代学者杭世骏编纂的一部礼学著作。
石经考异:《石经考异》是杭世骏的一部著作,对古代石经进行考订。
史记考异:《史记考异》是杭世骏的一部著作,对《史记》进行考订。
汉书疏证:《汉书疏证》是杭世骏的一部著作,对《汉书》进行疏证。
道古堂诗文集:《道古堂诗文集》是杭世骏的一部著作,收录了他的诗歌和散文。
浙江省余杭县:余杭县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杭姓的重要发源地。
安徽省宣城地区:宣城地区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是杭姓的另一重要分布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杭-评注
历史来源部分,首先提到了杭姓的起源,分为两个主要来源:一是杭姓来源于抗姓和伉姓,这在《元和姓纂》中有所记载,表明了杭姓与古代姓氏演变的历史联系。其中,抗姓源自春秋时期的卫邑,而杭姓则是抗姓后人的转写。这种姓氏的演变,体现了古代姓氏制度的灵活性和传承性。
接着,文中提到了杭姓的另一个来源,即以地为姓。大禹治水后,封有余航国,即余杭,其后人即为杭姓。这种以地为姓的习俗,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土地的重视和对地方文化的传承。这也说明杭姓与余杭地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在家族名人部分,文中列举了三位杭姓的杰出人物:杭徐、杭景和杭世骏。杭徐是东汉时期的丹阳人,以其政绩卓著和军事才能著称,被封为东乡侯,官至长沙太守。他的事迹展现了杭姓家族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贡献。
杭景则是汉代人,其祖孙都注重修养身心,乐于助人,这种高尚的品质被后世传颂。杭景的儿子杭华官至睢阳太守,世人都认为是他们善行的报答。这表明杭姓家族在传统道德观念上有着深厚的积淀。
杭世骏是清代浙江仁和人,以其博学多才著称。他不仅擅长诗文,还精通经学,参与了《十三经》、《二十四史》的校勘和《三礼义疏》的纂修工作。他的成就体现了杭姓家族在文化领域的卓越贡献。
地望分布部分,指出浙江省余杭县和安徽省宣城地区是杭姓的主要分布地。这说明杭姓与这两个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反映了杭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