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司马-原文
历史来源1、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
上古时有人重黎,为司掌天地之官,唐尧曾抚育重黎之后。
同宣王时,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权势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许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为姓,其后遂成司马氏。
2、晋元帝司马睿,本姓生,改姓司马,其后亦为司马氏。
3、为许氏、郝氏所改。如许穆之、郝惔之即是。
家族名人司马光:北宋史学家、北宁大臣,字君实,陕州夏县人。
宝元进士,官至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
英宗时,进图龙阁直学士,献《通志》八卷,命设局续修。
神宗初,任翰林兼侍读学士。
‘通志’赐名《资治通鉴》。为我国著名的编年史著作。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初任郎中,元封三年继父任太史令,尽阅史官所藏旧史,又遍解,触怒汉武帝而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
仍发奋著书,历十二年,于征和二年,撰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时称《太史公书》。
三国后,通称为《史记》。全书起黄帝,下迄汉武帝,总括三千余年史事,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
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字长卿,成都人。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
迁徙分布司马氏望出河内郡。
楚汉之际置。
在今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武县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司马-译文
历史来源1、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上古时期有个人叫重黎,是负责管理天地事务的官员,唐尧曾经抚养重黎的后代。在周宣王时期,重黎的后代程伯休父担任了司马一职,负责国家军队,辅助国家治理,权势很大。程伯休父在平定许方时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许他以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他的后代就成为了司马氏。
历史来源2、晋朝的元帝司马睿,原本姓生,后来改姓司马,他的后代也成为了司马氏。
历史来源3、司马氏也有从许氏、郝氏改姓而来的。比如许穆之、郝惔之就是这样。
家族名人司马光: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北宁大臣,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是宝元进士,官至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在英宗时期,晋升为图龙阁直学士,献上了《通志》八卷,并命令设立机构继续修订。在神宗初期,担任翰林兼侍读学士。《通志》后来被赐名为《资治通鉴》,是我国著名的编年史著作。
司马迁: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是夏阳人,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最初担任郎中,元封三年继任父亲的太史令,阅读了所有史官收藏的旧史,又进行了广泛的解读,因此触怒了汉武帝而被关进监狱,遭受了宫刑。出狱后,他担任了中书令。尽管如此,他仍然努力著书,历经十二年,在征和二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当时被称为《太史公书》。三国时期以后,普遍称为《史记》。全书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结束,概括了三千余年的史事,共有130篇,52万6千余字。
司马相如: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字长卿,是成都人。在景帝时期担任武骑常侍。
迁徙分布:司马氏的望族起源于河内郡。在楚汉时期设立,位于今天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的武县一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司马-注解
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是周朝的早期,以其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和礼乐制度著称。
官职为姓:在古代中国,某些姓氏的来源与官职有关,即某些家族以担任过的官职作为姓氏,这是古代姓氏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
重黎:重黎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为司掌天地之官,是古代官职名称。
唐尧:唐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贤明的帝王,是五帝之一。
宣王:周宣王是西周时期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间,国家较为强盛。
司马:司马是古代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军事事务。
晋元帝司马睿:晋元帝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生:生姓,指原本的姓氏。
许穆之:许穆之是古代的一个人物,其姓氏来源可能与许氏有关。
郝惔之:郝惔之是古代的一个人物,其姓氏来源可能与郝氏有关。
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和政治家,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
北宁大臣:北宁大臣指的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北方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翰林兼侍读学士:翰林兼侍读学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官职,翰林院是皇帝的文学机构,侍读学士则是负责教授皇帝读书的官职。
神宗:神宗是北宋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通志》:《通志》是司马光所著的一部史书,后来被赐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编纂。
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奠基人之一。
太史令:太史令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编纂史书。
中书令:中书令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日常政务。
纪传体通史:纪传体通史是一种史书体裁,以纪事为本,辅以人物传记。
《太史公书》:《太史公书》即《史记》,司马迁所著。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辞赋家,以《子虚赋》等作品著称。
楚汉之际:楚汉之际指的是楚汉争霸时期,即汉高祖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期。
河内郡:河内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司马-评注
历史来源的叙述,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清晰地展现了司马氏家族的起源与发展。首段提到司马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以官职为姓的习俗。这里的‘官职为姓’体现了古代中国姓氏制度的特色,即姓氏与官职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对祖先功绩的纪念。
‘重黎’作为上古时司掌天地之官,其后人程伯休父因军功被封为司马,成为司马氏的始祖。这一段描述了司马氏家族的兴起,程伯休父的功绩被周王室认可,以官职为姓,标志着司马氏家族的正式形成。
晋元帝司马睿改姓司马,以及许穆之、郝惔之等改姓司马,说明了司马氏家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收其他姓氏的过程,反映了家族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家族名人的介绍,司马光作为北宋史学家和北宁大臣,其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等细节,展现了司马氏家族在文化领域的卓越贡献。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编年史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迁作为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其《史记》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包括因直言进谏而受宫刑,以及出狱后继续发奋著书,体现了司马氏家族坚韧不拔的精神。
司马相如作为西汉辞赋家,其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辞赋风格对后世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迁徙分布部分提到司马氏望出河内郡,这一地理位置的描述,不仅说明了司马氏家族的发源地,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姓氏与地域的联系。河内郡的地理位置,位于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这一地带在古代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司马氏家族的迁徙分布,也反映了其家族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