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丰

作者: 百家姓的作者无确切记载,最早版本一般认为成书于宋代。它并非由一位作者创作,而是将中国常见姓氏按音韵编排而成。这本书的编纂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属于民间流传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儿童学习姓氏的启蒙书。

年代:约成书于宋代。

内容简要:《百家姓》包含了中国常见的五百多个姓氏,按音韵排列,便于儿童记忆。它不仅记录了姓氏的来源,还展现了许多姓氏背后的家族文化。书中的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鱼、唐、阎、董”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些姓氏广泛流传。百家姓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汇编,它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家族传承与文化传统。它长时间以来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基础教材,对于家族历史的传承、文化认同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丰-原文

历史来源1、出自姬姓,春秋郑国公族后裔,以祖名为氏。

春秋时,郑国公族后裔郑穆之子公子丰,在郑僖公时任大夫。

他的孙子丰施、丰卷以他的名命姓,遂成丰氏。

2、出自以人名为姓,源自上古。

高辛氏时有丰侯且。

周代鲁国有丰丘,他们的后代子孙都称丰氏。

得姓始祖:公子丰。

丰姓源出姬姓,古代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穆公有个儿子,名叫丰,这位公子的孙子,世称公子丰。

依据其时的习惯习惯,用祖父的名字作为姓,世代姓丰。

有本古书叫《潜夫论》,记载说郑穆公的各个儿子,后来都各自形成以名字为姓的家族。

故丰氏后人奉公子丰为丰姓的得姓始祖。

家族名人丰干:唐代高僧。

居天台山国清寺,昼则舂米供僧,夜则高屋吟咏。

或骑虎巡廊唱道。

人或借问,止对随时而已,更无他语。

丰稷:字相之(1033-1107),宋文学家。

明州勤县(今属浙江省)人。

仁宗嘉伤四年(1059年)进士,为毫州蒙城县主簿。

历真州六合县主簿、襄州毁城县令。

以廉明称。

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为提点利州成都路刑狱。

徽宗时召为谏议大夫,迁御史中丞。

奏劾章淳、蔡京,转工部尚书,权礼部尚书。

崇宁元年(1102年)出知苏州,改越州。

九月责授道州别驾,台州安置,后稍复为朝请郎,提举毫州太清宫。

高宗建炎中溢清敏。

稷历任要职,清苦廉直。

反对权臣擅改。

又博学多闻,遍注经传。

其《孟子注》,为朱高所引。

所上《崇俭爱民疏》、《揭蔡京蔡卞奸邪疏》等,针贬时弊,义正辞严。

其文典雅得体,其诗亦寓情言志,为后人所重。

今存《丰清敏公遗书》为后人所辑。

生平事迹见《丰清敏公遗书》附陈地《墓志》、李朴《遗事》、《宋史》等。

丰庆:明朝人,丰寅初的儿子,举为进士后当官。

丰庆为政清廉节俭,受到好评。

丰熙:丰庆的儿子,举为进士后任吏部主事的要职。

丰家历代修文,到了丰坊时已有藏书上万卷。

丰坊:明代书法家、吏部主事,鄞人,字存礼,后更名道生。

博学工文,家有万卷楼,藏书万卷。

有《易辨》等著作。

丰存芳:字公茂,宋代任太平州倅,端宗景炎初,元兵至,知州孟知缙谋以城降,存芳谏不断。

缙引元兵屠其家,丰存芳不屈。

同死十八人。

丰越人:丰坊的儿子,爱做诗,有诗文集《丰正元集》传世。

丰寅初:明朝初人,学问渊博,品行端正,洪武年间被朝廷请去教导王族子孙。

迁徙分布(缺)

丰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丰姓源出于姬姓。

春秋时期,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公子丰,在郑僖公时任大夫,丰的孙子施,卷以他们的祖父的名为姓氏,称为丰氏。

周初,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封于酆国(今陕西省户县东),后人以国名为姓,称为酆氏。

后来,后人中有取酆字的左边为姓(丰字的繁体),即丰字为姓,得丰氏。

望居松阳县(今浙江省松阳县一带)。

丰姓是当今较为少见的姓氏,人数不多,分布很广,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平度、龙口、昌乐、鱼台,内蒙古之乌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川等地均有此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丰-译文

1、出自姬姓,春秋郑国公族后裔,以祖名为姓。春秋时,郑国公族后裔郑穆公的儿子,名叫公子丰,在郑僖公时担任大夫。他的孙子丰施、丰卷用他的名字作为姓,于是成为丰姓。

2、出自以人名为姓,源自上古。高辛氏时期有名叫丰侯且的人。周代鲁国有地名丰丘,他们的后代子孙都称丰姓。

得姓始祖:公子丰。丰姓源出姬姓,古代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穆公有个儿子,名叫丰,这位公子的孙子,世称公子丰。根据当时的习惯,用祖父的名字作为姓,世代姓丰。有本古书叫《潜夫论》,记载说郑穆公的各个儿子,后来都各自形成以名字为姓的家族。因此,丰姓后人奉公子丰为丰姓的得姓始祖。

家族名人:丰干是唐代高僧,居住在天台山国清寺,白天舂米供僧,晚上在屋顶吟咏。有时骑虎巡廊唱道。有人询问,只是随意回答,不再多言。

丰稷,字相之(1033-1107),是宋代的文学家。明州勤县(今属浙江省)人。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考中进士,担任毫州蒙城县主簿。历任真州六合县主簿、襄州毁城县令。以廉洁正直著称。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任提点利州成都路刑狱。徽宗时被召为谏议大夫,升任御史中丞。弹劾章淳、蔡京,转任工部尚书,代理礼部尚书。崇宁元年(1102年)出京任苏州知州,后改任越州。九月被贬为道州别驾,安置在台州,后来稍复为朝请郎,提举毫州太清宫。高宗建炎中去世,谥号清敏。丰稷历任要职,清苦廉直。反对权臣擅改。又博学多闻,遍注经传。他的《孟子注》被朱高所引用。他所上的《崇俭爱民疏》、《揭蔡京蔡卞奸邪疏》等,针贬时弊,义正辞严。他的文章典雅得体,他的诗也寓情言志,受到后人的重视。现存《丰清敏公遗书》为后人所辑。生平事迹见《丰清敏公遗书》附陈地《墓志》、李朴《遗事》、《宋史》等。

丰庆是明朝人,丰寅初的儿子,考中进士后做官。丰庆为政清廉节俭,受到好评。

丰熙是丰庆的儿子,考中进士后任吏部主事的重要职务。丰家历代修文,到了丰坊时已有藏书上万卷。丰坊儒雅好学,文章和书法都很有名。

丰坊是明代书法家、吏部主事,鄞人,字存礼,后更名道生。博学工文,家有万卷楼,藏书万卷。有《易辨》等著作。

丰存芳,字公茂,宋代任太平州倅,端宗景炎初,元兵至,知州孟知缙谋以城降,存芳谏不断。缙引元兵屠其家,丰存芳不屈。同死十八人。

丰越人是丰坊的儿子,喜欢做诗,有诗文集《丰正元集》传世。

丰寅初是明朝初年人,学问渊博,品行端正,洪武年间被朝廷请去教导王族子孙。

迁徙分布:丰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丰姓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郑穆公有个儿子叫公子丰,在郑僖公时担任大夫,丰的孙子施、卷用他们的祖父的名为姓氏,称为丰姓。周初,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封于酆国(今陕西省户县东),后人以国名为姓,称为酆姓。后来,后人中有取酆字的左边为姓(丰字的繁体),即丰字为姓,得丰姓。望居松阳县(今浙江省松阳县一带)。丰姓是当今较为少见的姓氏,人数不多,分布很广,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平度、龙口、昌乐、鱼台,内蒙古之乌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川等地均有此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丰-注解

姬姓: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主要姓氏之一。古代的许多帝王和贵族都出自姬姓,因此姬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春秋: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是周朝后期,诸侯国逐渐强大,开始争霸。

郑国: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是周朝的封国之一。

公族后裔:公族后裔指的是诸侯国的贵族后裔,这些家族通常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公子丰:公子丰是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后裔,他的名字被用作姓氏。

《潜夫论》:《潜夫论》是东汉时期的一部哲学著作,作者为王符,书中讨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高辛氏:高辛氏是上古时期的一个部族名,也是古代帝王的一个姓氏。

周代: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

鲁国: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东部。

丰丘:丰丘是鲁国的一个地名。

得姓始祖:得姓始祖是指一个姓氏的起源人物,通常是这个姓氏的创始人。

《孟子注》:《孟子注》是宋代文学家丰稷对《孟子》一书所做的注释。

《崇俭爱民疏》:《崇俭爱民疏》是丰稷撰写的一篇关于崇尚节俭和爱护民众的奏疏。

《揭蔡京蔡卞奸邪疏》:《揭蔡京蔡卞奸邪疏》是丰稷撰写的一篇揭露蔡京和蔡卞奸邪行为的奏疏。

《丰清敏公遗书》:《丰清敏公遗书》是丰清敏的遗著,由后人编纂。

《墓志》:《墓志》是一种刻在墓碑上的纪念性文字,通常记载死者的生平事迹。

《遗事》:《遗事》通常指记载某个人生前的轶事或故事。

《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中国古代史书,记载了宋朝的历史。

百家姓:《百家姓》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姓氏书籍,收录了大量的姓氏。

酆国:酆国是周朝的一个封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户县东。

望居:望居是指一个姓氏的主要居住地或发源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丰-评注

历史来源的第一段详细描述了丰姓的起源,首先提到了姬姓,这是中国古代姓氏的一个主要来源,起源于周朝的姬姓王族。接着,文中提到了春秋时期的郑国公族后裔,这是对丰姓起源的具体历史背景的交代。郑穆公的儿子公子丰,他的孙子丰施、丰卷以他的名字为姓,形成了丰氏。这种以祖名为姓的习俗在中国古代较为常见,反映了家族的传承和尊祖敬宗的文化传统。

第二段进一步阐述了丰姓的起源,提到了上古时期的高辛氏和周代鲁国的丰丘,这些地名和姓氏的提及,增加了丰姓历史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提到《潜夫论》这部古书,它记载了郑穆公的儿子们各自以名字为姓的情况,为丰姓的起源提供了文献依据。

家族名人部分,丰干作为唐代高僧,其事迹反映了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和影响。丰干以舂米供僧、夜吟高屋、骑虎巡廊等行为,展现了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

丰稷作为宋代文学家,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风貌。丰稷的廉明、博学、反对权臣等品质,符合儒家文化中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丰庆和丰熙作为明朝官员,他们的清廉节俭和为政之道,体现了古代官员应有的品德和行为准则。

丰坊作为明代书法家,其儒雅好学、藏书万卷的形象,反映了古代文人的风雅和学识。

丰存芳的事迹则展现了古代士人的忠诚和节操,面对元兵的屠城,他选择了不屈不挠,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尊敬。

迁徙分布部分,虽然缺少具体内容,但丰姓在大陆和台湾的分布情况,以及其在一些特定地区的集中,反映了姓氏分布与地理环境、历史变迁之间的关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百家姓-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123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