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曾公亮(999年—1078年),北宋政治家、军事家。他主持编撰了《武经总要》。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40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军事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兵器、阵法、战术等内容,是研究宋代军事技术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十七-原文
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凡厥灾变,籍日辰以辨之。有岁有月有日有时,所主吉凶在焉。
甲为齐,乙为东夷,丙为楚,丁为江淮、南蛮,戊为中国,己为韩、魏,庚为秦,辛为华山以西西夷之地,壬为燕、赵,癸为常山北北燕、赵之国。子为周,丑为翟,亦主辽东,寅为赵、楚,卯为郑,辰为晋,巳为卫,午为秦,未为中山、梁、宋,申为齐、晋魏,酉为鲁,戌为赵,亥为燕、代。
岁月日辰时及见灾临所在之地,皆同用也。假令丙辰年七月丁卯日午时,灾见于未也,太岁在丙为楚,辰为晋,七月申又为郑,又午时为秦,灾见未地,复为中山、梁、宋,即是其地各有灾也。他不言,仿此。
五星占岁星曰东方春木,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仁亏貌失,逆春令,伤木气,则罚见岁星。岁星缩,以其舍命国。其星居位,其国有德厚,五谷丰昌,不可伐。
其对为冲,岁乃有殃。岁星安静中度,吉盈缩失次,国有忧,不可举事用兵。
荧惑曰南方夏火,礼也,视也。礼亏视失,逆夏令,伤火气,罚见荧惑。法使行无常。出则有兵,入则兵散。以舍命国有乱,为贼为疾为丧为饥为兵,所居国受殃。环绕钩巳,芒角动摇变色,乍前乍后,乍左乍右,其为殃愈甚,其南丈夫、北女子丧。周旋止息,乃为死丧寇乱,其野亡地。其失行而速,兵聚其下,顺之战胜。
填星曰中央季夏土,信也,思也。仁义礼智以信为主,貌言视听以思为正。
故四星皆失,填乃为之动。动而盈,侯王不宁;缩,有军不利。所居之宿,国吉得地,及女子有福,不可伐,去之失地而有女忧。居宿不移,国有厚福。
太白曰西方秋金,义也,言也。义亏言失,逆秋令,伤金气罚见太白。太白进退以侯兵,高卑迟速,静躁见伏用兵,皆象之吉。其出西方失行,夷狄败;出东方失行,中国败。若经天,是谓乱纪,人众流亡。昼见与日争明,强国弱小国强,女主昌。
辰星曰北方冬水,智也,听也。智亏听失,逆冬令,伤水气,罚见辰星。辰星见则主刑,主燕赵以北,宰相之象,亦为杀伐之气、战斗之象。又曰:军于野,辰星为偏将之象,无军为刑事。
凡五星:木与金合,有破军;火与金合,为烁为丧,不可用兵;金与水合,为北军用兵,举事大败;火与水合,为壅,不可举事用兵;土与水合,为壅沮,不可举事用兵,有覆军;与金合,亡地;与木合,主饥;水与金合,为变谋,为兵忧。入太白中而上出,破军杀将,客胜;下出,客亡地。视其所止,以命破军。
环绕太白,若与火战,客胜。
凡木火土金与水斗,皆为战,兵不在外。凡同舍为合,相陵为斗。二星相近,其殃大;相远,毋伤;七寸以内,忌之。
凡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辰星不出,太白为客;其出,太白为主。出而与太白不相从,及各出一方,为格,野虽有军不战。
凡五星见伏留行逆顺迟速应历度者,为得其行,政合于常;违历错度而失路盈缩者,为乱行。乱行则为天矢慧孛,而有亡国革政兵饥丧乱之祸。
凡五星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王者奄有四方。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其事亦小。四星合,是谓大荡,其下兵丧并起。三星合,是谓警立绝行,其国外兵内丧主饥。填星、太白、辰星合宿,为国亡地,战不胜。岁星、荧惑同舍,相去三尺,相守七日至四十日,其国外有叛臣。填星所在,岁星从之,伐者不利。
《天文总论》曰:太白、辰星同日出于东方,东方有兵;同日出于西方,西方有兵。太白辰星俱出东方,皆赤而角,濒海之国大败。太白、辰星俱出西方,皆赤而角,中国大败。太白、辰星色皆黑,外国利。辰星色黑而出,于太白不相从,其野虽有军,不战。辰星与太白不相近,出东方,若二十日至三十日不入东,南国有军不战,至春夏有兵。辰星与太白不相近,出西方,二十日至三十日不入西方,北国有兵。辰星与太白相近三四尺于西方,二十日至三十日,有军战。辰星相去远,不战。辰星随太白于东方,天下无兵,兵起期六十日。太白出辰星北,客利。太白出辰星南,主人利。若并出东,利以西伐,东军胜;若出西方,利以东伐,西军胜。太白、辰星俱出东方,太白先出辰星后出,辰星上过太白而去,其下有臣背,不出一年。辰星过太白间,可容剑,小战,客胜。居太白前,上旬三日,军罢。若出太白左,小战;压太白右,有数万人战,主人吏死。辰星来抵太白,不去,将死,有旗出上,破军杀将,客胜。太白出东方,辰星居其前而不去,十五日若二十日而入,阴国兵灭,不大战,客去兵罢。辰星出西方,居太白前,十五日而入阳国,天下有兵。辰星在西方,居太白前,辰星入而兵罢一云天下无兵。辰星在东方,居太白前,利主。辰星与大白俱在西方,居太白前,相近,其间可容剑,在酉北,阴国有兵;在酉南,阳国有兵。太白、辰星在酉南,南国之事;在酉北,北国之事;在酉中,则中国之事。太白、辰星相遇,太白迫之,主人不利。太白出辰星之右,居其前,主人利。辰星入太白中,五日而出,破军杀将,客胜;不出,客亡地三百里。视旗所指,以命破军。辰星、太白会,为兵为变谋。辰星随太白于西方环绕,若抵太白居,酉北则阴国兵起;居酉南,
则阳国兵起。期半年。
太白自晕,天下有赦有兵有喜,不出二十日,其国失兵。
辰星自晕,有兵有水。
太白、辰星俱晕而又云掩荧惑,必有覆军死将。
二十八宿次舍占(凡二十八舍五星干犯之言备者同占之,以星列舍犯之事反分野主之言其灾变)
东方七宿七十四度角宿二星,十三度为天关,其内天庭。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左为天田主刑,右为将主兵月晕左角,主兵左将军忧。月晕右角,主兵右将军忧。填星犯左角,大战。太白犯左角,不可战。
亢宿四星,九度半,天子内朝也。月晕亢,多雨。月晕亢,外有兵革之事。
犯距星军将死。岁星凌犯,有小兵。荧惑入亢,主兵。太白入亢,主边兵。
氐宿四星,十六度(四度二十分,宋之分野),王者之宿宫也。月晕,大将忧。月犯,兵起。太白入氐,主兵疫。辰星守氐,主兵。
房宿四星,五度,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其四星四辅也,下一星上将,次星次将,第三星次相,上星上相,中间为天门,黄道之所经。日晕,主兵。月晕,主大风。岁星、太白守犯,将相忧。
心宿三星,五度,天王正位。中星曰:明堂,为大辰,主天下赏罚。荧惑、太白凌犯,战不胜。填星守,光明赤黄,主庆赐之事。
尾宿九星,十七度(八度五十三燕分之分野),后妃之府。太阴凌犯,阴国将军死。日晕,阴国弱。岁星守犯,主旱。太白犯之,人民不安。
箕宿四星,十度,后宫妃后之府也。月从箕星,多风雨,又主客蛮夷胡貊。
故蛮胡将动,必先占此。日蚀,主疾风雨,飞石折木。月晕西北,兵不胜。月蚀,主饥车骑满野。月并岁星犯守,谷贵。
北方七宿九十七度半二十五分斗宿六星,二十三度(九度九十二分吴之分野),丞相太宰之位,亦主兵。
一曰天机。南二星,天楼库也天梁也;北二星,天府庭也。月晕,大将刑。月凌犯,占风雨之变。太白、辰星犯守,有兵。填星犯守,臣下不轨。
牛宿六星,七度,天之关梁。一曰天鼓。又上一星主道路,次星主关梁,次三星主南粤。动摇变色,则占之。日晕,阴国主死。日月蚀,兵起。月凌犯,大水。填星居宿度三十日以上,天下和平,四时来服。太白入,主兵革。
女宿四星,十一度(六度六十三分齐之分野),主妇之卑者。太白犯之,布帛贵,亦主兵。
虚宿二星,十度二十五分半,主北方城邑庙堂。日晕,齐地主兵。月晕,主兵。日月蚀,军旅饥。岁星入,齐地饥。
危宿三星,十八度(十五度六十九分卫之分野)。
室宿二星,十七度,为军旅粮之府,主上功。一星为官,一星为三军之廪,故置羽林之卫。无芒角动,天下安。离宫六星在侧,日蚀,卫地有忧。月蚀,民乏食。月晕,蛮夷来。荧惑逆行凌犯,臣下有谋,主兵起。填星,主关不通,斧越用。
璧宿二星,九度,主文章。日晕,风雨,主大水。
西北七宿八十二度半少奎宿十六星,十七度(四度四十分鲁之分野),天之武库。一曰天象又曰封豕。所以禁暴横也,又主沟渎。岁星守之,北狄怀服。荧惑填星入分野,凶。
娄宿三星,十三度,大为天狱。月晕并守犯,有兵在外,不战。日蚀,鲁饥。
岁星守之,天下安。荧惑守犯,主兵起。
胃宿三星,十四度(大六度三十一分赵之分野),天之藏库,主食廪五谷府也。一曰主诛捕杀。日晕,年谷不熟。月蚀,将军忧。月犯之,赵地兵。岁星犯之,五谷不实。荧惑守之,旱饥。填星留舍三月,客军散。太白犯之,兵起。辰星犯之,吉。
昴宿七星,十一度,天耳也,主西方毕昴间,为天街黄道之所经。七星皆黄,兵大起。星动若跳跃,胡兵起。日晕阴国,胡主死。日蚀,臣下忧。月犯,将军死,胡不安。岁星乘昴出北,阴国有忧胡王死。荧惑守犯,胡人病疫。填星守犯,国安。太白守犯,赵地旱。辰星,主疫。
毕宿八星,十六度(十度四十六分晋之分野)。其星太白天高,主边兵。日月晕蚀五星守犯,主阴国忧,胡主死。
觜宿三星,一度,为军之候,行军之府藏也,主师旅收敛万物。日晕,阴国弱,夷狄多疾疫。日蚀,边兵忧。月犯,主小战。岁星、荧惑、填星、辰星守犯,魏地兵起。
参宿十星,九度少。一曰参伐,一曰钺,主斩刈,所以斩伐万物取阴也。
日晕,鲜毕死,又曰边将忧。月蚀,兵起晋地。荧惑犯之,兵火。填星、太白、辰星犯之,主兵。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度大井宿八星,三十度(一十度五十五分秦之分野),天之南门。黄道之所经,天之亭候,主水衡,法令所取平也。王者用法平,则明而端列。钺一星,附井之前,主伺淫奢。不欲其明,明与井齐,钺斧用。日晕,主风雨。日蚀,秦地凶。
月蚀年谷不登。月犯之,斧钺用。岁星、太白犯守,主秦地兵。辰星入井,在外星进,主兵。星退守井,若角动,色赤主兵,黑主水,黄润主喜。五星犯井钺,悉为兵灾。
鬼宿五星,二度,大天目也,主视明察奸谋。东北星主积布帛,西南星主积金王,随变占之。中央为积尸,一曰铁,主诛斩。鬼星明,五谷不成,不明则民流散。欲其忽忽不明,明则起兵。日蚀月晕,秦地有兵粟贵人民忧。填星荧惑犯之,斧用。太白、辰星守犯,主兵起。犯积尸,贵臣忧。
柳宿八星,十四度少(七度五十六分周之分野)天之厨宰,又主雷
雨。日晕,主兵。月晕,周地不安。填星守犯,周地旱太白、辰星守犯,主兵。
星宿七星,七度,一名天都,主兵急盗贼。星明,王道昌。日晕,周地忧。
月蚀,其地饥。月犯守,兵在外,战,主民饥。岁星守犯,主盗贼起。
张宿六星,十八度(十六度七十一分楚之分野),主珍宝宗庙天厨及赏赉之事。日晕,将相忧。岁星入内,外兵起。荧惑、填星、太白守犯,主兵起。辰星,主水。
翼宿一十二星,十九度少,天之乐府,又主夷狄远客负海之滨。星明大,则礼乐兴,四夷来。动,则夷狄使来。离徙,则天下举兵。月晕,主士卒逃遁。荧惑、太白、辰星守,兵起。
轸宿四星,十八度半(十二度十二分郑之分野),主车骑。凡军出,皆占于轸。日蚀,楚地灾。日晕,楚地兵。荧惑填星、辰星、太白犯守,楚地兵起。
诸星占大角一星,在摄提间,赤为兵。
梗河三星,在帝座北,天矛也,主矛锋,以备不虞。一曰天锋,主胡兵。
招摇一星,在梗河,北,主胡兵。占其星,芒角变动,则主兵革。
天门二星,在左角南,不见则大兵至。日晕天门,关梁不通,兵起。
库楼十星,在角宿南,为天库之府。其六大星库也,南四星楼也,旁十五星。
三三而聚者柱也,中央四小星街也。星明大。芒角云气流星客星干犯,则兵起。
折威七星,在亢南,主断军狱。月犯折威,边将有弃叛阵。车三星,在氐南,天之革车也。金火守犯,兵革满野。
骑官二十七星,在氐宿南,天子宿卫骑士之象。五星守犯,主兵。
骑阵将军一星,骑将也。
车骑三星,在骑官南,总车骑之将,主部阵行列。
西咸四星,在房宿北,东咸四星在心宿北,月日五星之道也。月犯东西咸,有阴谋事。五星犯,有兵起。
积卒十二星,在房宿西南,五营军士之象。五星入守,天下兵起。月犯天江,有兵强,河津不通。
天鸡二星,在狗国北。金星入守,兵大起。
狗国四星,在建星东,主三韩、鲜卑、乌桓、猃狁之属。五星守犯狗国,外夷有忧。火守,东夷兵起。
左右旗九星,在牵牛北,天之鼓旗,为旌表,主设险备知敌谋。
天垒城十三星,形如贯索,在哭泣南,主鬼方、北夷、丁零、匈奴类,所以候兴败存亡。
斧钺三星,在八魁西北,主行诛拒难,斩伐奸谋。明若明动,皆为斧钺角。
北落师门一星,在羽林星西南,主北方蕃落,亦主候兵垒。
壁阵十二星,在室宿南,是羽林之垣垒,主天军营阵。五星入垒、壁阵,大兵起。
羽林四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在垒璧之南,主天军营阵翊卫之象。月犯羽林,兵戈起。五星入羽林,关梁不通,兵起。
天将军十一星,在娄宿北。中央大星天之大将也,外星吏士也。动摇,主兵起。旗直扬者,随所击胜。
左右更五星,在娄宿西,秦爵名也,主牧师之官,牧养牛马之属。金火犯守左右更,山泽有兵起。
天街二星,在昴毕间,为阴阳之所分。月犯天街,兵塞道路。金火犯守,兵起。
参旗九星,在参宿西,天弓也。弓弩之候,如弓张则兵起,旗星偃曲也。五星犯参旗,主兵起弓弩用。
狼一星,在参东南,为野将,主侵掠。
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主行阴谋,以备盗贼,常属天而向狼。
凡诸星不言兵者,不具之,皆以星名所主占之。云气彗孛客星流星有干犯诸星,以其五色星名分野言其祸福。
星变占瑞星四条景星。传曰:景星者,德星也。《符瑞图》曰:景星者,大星也,状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为明。巫咸曰:景星见,其国昌,文士出。
周伯星。《晋书》曰:周伯星,黄色煌然,所见之国大昌。
含誉星。《孝经援神契》曰:含誉,光曜似彗,其国喜则含誉射之,蛮夷奉贡则含誉射之。天保星。《晋书》曰:天保星者,流星之类,有音如炬火下野雉鸣天保也,所坠之国有喜。隋开皇元年十一月己巳,有流星如炬火烛地:占曰:流星有声者名曰天保,所坠之处,其国有喜。后九年陈平,天下一统。
妖星十三条天星。传曰:天,一名觉星,本类彗星,末锐,长四丈或出东北方,主奋争。《运斗枢》曰:彗星出东方,名天。甘德曰:天出,其国凶,不可举事用兵,必有破军拔城。《天官书》曰:岁星失次,进而东北,三月主天长四丈,馀主锐钺动。
蚩尤旗星。传曰:蚩尤旗,类彗,而后曲象旗。或曰赤云独见,或曰其色上黄下白。所见之方,下有兵大起。《天官书》曰:蚩尤旗见,则王者讨罚四方。
孟康曰:蚩尤旗者,荧惑之积也。唐中宗景龙二年七月,有赤气亘天,其光烛地,经三日不见。占曰:蚩尤旗也,主暴兵。十一月庚辛,突厥首领婆葛犯塞。
国皇星。传曰:国皇大而赤,类南极老人星。或曰去地三丈,如炬火,主内寇内难。或曰其下兵起兵强,或曰内外有兵。《春秋考异邮》曰:国皇见,东南兵起。
昭明星。《天官书》曰:照明星,大而白无角,乍上乍下,所出国起兵多变。
孟康曰:昭明星形如三尺机,机上有九彗上向,荧惑之积也。
司危星。《天官书》曰:司危,如太白有角。或曰出西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司危出,其下主兵冲不利。孟康曰:星大而有毛,两角,荧惑之积也。
天谗星。巫咸曰:彗出西北,如剑,长可四五丈,名天谗。《运斗枢》
曰:彗出西,如剑,长可四丈,名曰天谗,见则兵起。
五残星。巫咸曰:五残星出东方,星状类辰星,可去地六七丈。《春秋合成图》曰:苍彗散为五残,如辰星出角。五残者,五分也,为毁败之兆。《荆州占》曰:大而赤数动,察之而青,为五残,见则兵起。
六贼星。巫咸曰:六贼星出正南方,其星去地六丈,大而赤动有光。《天官书》曰:六贼星所出非其方,皆为其下主兵冲不用。
天锋星。宋均曰:天锋彗象而形似矛锋,若见则天下兵起。
长庚星。《天官书》曰:长庚如一匹布著天,见兵起。
枉矢星。《晋书》曰:枉矢,类流星,色苍黑蛇行,望之如有毛角,长数丈。见则谋反之兵合射所诛,亦为以乱伐乱。又曰:枉矢黑,军士不勇:《汉书》曰:秦将亡,项羽救钜鹿,枉矢西流。枉矢所触,天下之所伐射灭亡象也。物莫直于矢,令蛇行不能直,枉而不正,以象项羽执政乱也。
天狗星。巫咸曰:天狗状如犬奔,星色黄有声,其止地类狗所坠,望之如火光焰冲天,其上锐其下圆,如数顷田。孟康曰:星有毛,旁有短彗,下有狗形。郄萌曰:星出,其状色赤白有光下,即为天狗。《荆州占》曰:流星有光,见人白坠无音,若有足,名天狗。其色白,其中黄,如遗犬状,主候兵讨贼,破军杀将。
营头星。司马彪曰:营头星者,有云如环山坠,所谓营头之星所堕,其下覆军,流血千里。一曰:流星昼陨为营头。
客星《天文总论》曰:客星者,非其常有,偶见于天,此天皇大帝之使,以告休咎也。一曰:客星见无常所,或出西,或守东。日多者,事大而祸深;日少者,事微而祸浅。或见而变色芒角,必有谋杀之兆。其色微小,即有阴谋兵乱之事。各以星色占之。色白者,其分野兵起。有芒角者,其下破军杀将,侵城夺邑。魏文帝黄初三年九月甲辰,客星见太微左门内。占曰:客星出太微,国有兵。十月,帝南讨孙权。是后累有兵杀。
流星流星,天之使也。自上而降曰流,自下而升曰飞。大者曰奔,奔亦流星也。星大者使大,星小者使小。星声隆隆者,怒之象也。行疾者期速。行迟者期缓。大而无光者,众人之事。小而有光者,贵人之事。大而有光者,其人贵且众也。乍明且灭者,成败也。前大后小者。恐忧也。前小反大者,喜事也。蛇行者,奸也。往疾者,往而不返也。长者,其事长久也。短者,事疾也。流星所坠,其下有兵。无风云有流星见,良久间乃入,为大风发屋折木。小流星数百,四面行者,众庚移流之象。流星如瓮大者,为有发谋起事。凡围城而有流星来往,过城或坠城内营垒之中者,军旅败散之象。流星从彼敌出来吾军止,必当有间谍来说吾士卒,夜半或寅时使至。流星有流不止者,不出百八十日,动众离散。若坠吾军营中大凶,可以速退军避之,一云易将而禳之。流星色青赤,名曰地雁,其所坠者起兵。流星有光青赤长二三丈,名曰天雁,阵中之精华也。其国起兵,将军,当从星之所向,吉。流星有芒或有声。
《天文总论》曰:此为怒气,各以分野占之。色青为忧为饥,赤为兵为旱,黄为喜为土功之事,白为兵为刑罚,黑为疾疫为死为水灾。先看休王而占之,各以日辰宿分所属之国分野论之。流星有光,尾状如匹布,苍白色为使,色赤论兵,色黑论死丧。流星甚大,其光照地,色青赤流四傍者,五谷不登。流星犯日,映日而赤色向日而流者,天下不安。唐太宗大历二年九月乙丑,昼有流星出午没丑,浔桂州山僚陷州城,逐剌史。众星流者,阴阳之精、五行之气形体在下,精曜在上。众星流者,万人不安之象。凡众星并流,将军举兵,随流星所向击之,胜。
后魏文帝和平元年三月,有流星数十万西行。三月六日,诏将军陆真讨雍州叛民,破之。
流星犯岁星,《天文总论》曰:其地辱主。
流星犯荧惑。《天文总论》曰:流星冲荧惑,其下君有福庆。若光映荧惑者,邻国国有奸谋之意,宜谨防之。
流星犯填星,《天文总论》曰:外邦有奸人入国。流星来冲填星,其填星光润,其分野有福。流星犯填星而色赤,其分野有兵;色黑,其分野有水。
流星犯太白。《天文总论》曰:流星来犯大白,其分野军弱,无兵起兵。流星来冲太白,太白无光,其军师有忧。流星润泽,前后有光,而锐来穿太白,其下君有德令盛行,外若有军师即还。
飞星。《天文总论》曰:飞星类流星,自下而上曰飞星。《晋书》曰:飞星大如缶,或有星如瓮,复皎然白,前卑后高,此谓顿顽。其所从者,多死亡。
奔星。《天文总论》曰:有大流星曰奔,其星所坠,其下有大兵。光迹相连曰流,绝迹而去曰奔。
陨星。《天文总论》曰:陨星如雨,有兵乱起。
彗星。传曰:彗星所以除秽布新也。《晋书》曰:彗星,所谓扫星,本类星,末类彗,小者类数寸长,或亘大。见则兵起,水火扫除也,除旧布新。有五色,各依五行本精所生。按彗无光,假日而为。先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光芒所及为灾。《天文总论》曰:两军相对,有彗星见,随彗所指击之者胜。彗星有行有止,若行者事小,止者事大,各以其分野占之。《荆州占》曰:诸彗出,长三丈以上期一年,四丈以上期三年,十丈以上
客军退散。商风起墓中来,不利客,客退。
一曰:受商之日,风从酉上来,连三日天色清明,大军皆起。
又宽大之日,时加宽大,风从巳酉上来,止于巳酉时,群贼皆散。
若宽大日,风从巳酉上来,夜起昼止者,主众贼皆未散。
若昼风夜止,天气温和,上下同心解散。
若天色阴寒,亦未解。
夷兵犯塞京房曰:欲知夷兵犯塞,当视四季受羽受宫之日。
时当日中、夜半,风势号怒兼带刑杀者,当有夷兵犯塞。
乙丑、乙未、庚辰、庚戌,为受商之日。
壬辰、壬戌丁未、丁丑,为受羽之日。
丙戌、丙辰、辛未、辛丑,为受宫之日。
其日风从四季辰戌丑未上来,时加日中、夜半,或申子亥卯上来,其势急速者,有夷兵侵界。
昼伏夜行,风势寒浊者,必成也。
李淳风曰:壬辰为夷,乙未为蛮,壬戌为戎,乙丑为狄。
其日若风从申子亥卯辰未上来,势寒克者,当有寇入境。
若壬辰、壬子、壬戌、壬申日风从申子亥卯上来,其势急者,有外寇与夷狄兵同侵中国。
若四季上来,发屋折木,北及三日,主客军入界。
若商日,风从阴贼上来,主贼自杀其主。
若阴贼日,风从亥卯上来,其势寒克,贼自杀。
军城吉凶李淳风曰:欲知军城吉凶,当视诸角日有风折木,从丑寅阳徵上来,连三日者,城中主军胜,客军散,其将死。
城中人力少者,客军退,城中苏息。
又五音逐日风起时及地位五音克日辰纳音者,主军胜,客军败。
如纯有徵风起,在徵月宽大时,则客军急退之象。
假令甲子日属土为客,时加寅申,风从阳徵上来者,火为主,火起制金,为主制客,则主军胜,客军败若甲子受金之日,风从巳亥上来,时加巳亥属木,金能制木,为客制主,则客军胜,主军败。
又寅日风起于寅,此名纯徵日,时加巳酉为宽大时,有风卒起,为客军急退之象。
李淳风曰:凡军营久相固守。及初下营后拟为攻却未定,或有八难风生者,亟须回避。
若贼攻城,城必下风起时其状偏历八方,周旋不定,折木发屋,吹尘不解蔽天,城可屠,宜预设备防之。
其风止,则令弱兵先退,奇兵渐进,以强马向敌,作陈而回之。
若城内忽有强风起,势大恶,倒弋惊人,宜严警备。
若旋风入营,天色昏暗,吹帛向空,人皆见之者,其军不利,宜祭天地,良将预知,故顺天时,抚士卒,劳军伍,则灾消。
风来知贼数李淳风曰:欲知贼数多少者,视风所来之门为月期所乘,辰为黑道,以止发时支干为人数,乘王相则数倍,乘休囚则减数。
假令风从坎上来,起夜半止日中者,坎居子位,建子为十一月,子数九,其贼当以十一月来,住九百里或九十里,内贼九人或九十人九百人。
王气十倍,相气五倍,休废如数。
支干数甲己子午各九,乙庚丑未各八,丙辛寅申各七,丁壬卯酉各六,戊癸辰戌各五,巳亥各四。
日辰王相十倍,休废如数,囚死减半。
若大国兵临未阵则言万数,中邦言千数,边寇言百数,各以大小论之也。
伏兵京房曰:暴风忽起,昏尘蔽天,坚叶茂条皆落起于三刑五墓之上者,宜防前后,当有伏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十七-译文
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凡是它们的灾变,都可以通过日辰来辨别。有年、月、日、时,所主的吉凶就在其中。
甲代表齐国,乙代表东夷,丙代表楚国,丁代表江淮、南蛮,戊代表中国,己代表韩国、魏国,庚代表秦国,辛代表华山以西的西夷之地,壬代表燕国、赵国,癸代表常山以北的北燕、赵国。子代表周朝,丑代表翟国,也主辽东,寅代表赵国、楚国,卯代表郑国,辰代表晋国,巳代表卫国,午代表秦国,未代表中山、梁国、宋国,申代表齐国、晋国、魏国,酉代表鲁国,戌代表赵国,亥代表燕国、代国。
年、月、日、时以及灾变出现的地方,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推断。例如丙辰年七月丁卯日午时,灾变出现在未地,太岁在丙代表楚国,辰代表晋国,七月申又代表郑国,午时代表秦国,灾变出现在未地,又代表中山、梁国、宋国,这些地方都会发生灾变。其他情况也类似。
五星中的岁星代表东方春木,对应人的五常是仁,五事是貌。如果仁亏貌失,违背春令,伤害木气,那么岁星就会显现惩罚。岁星缩小,根据它所处的星宿来判定国家的命运。如果岁星处于正常位置,国家就会有德厚,五谷丰收,不可征伐。
如果岁星与冲星相对,那么这一年就会有灾祸。岁星安静且处于正常位置,吉利;如果岁星盈缩失次,国家就会有忧患,不可举事用兵。
荧惑星代表南方夏火,对应礼和视。如果礼亏视失,违背夏令,伤害火气,那么荧惑星就会显现惩罚。荧惑星的出现会导致战争,消失则战争结束。根据它所处的星宿来判定国家的命运,国家会有动乱,出现盗贼、疾病、丧事、饥荒、战争,所居的国家会遭受灾祸。如果荧惑星环绕钩巳,芒角动摇变色,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灾祸会更加严重,南方的男子、北方的女子会丧命。如果荧惑星周旋止息,就会发生死丧、寇乱,田野荒废。如果荧惑星失行且速度快,军队会聚集在它下面,顺之则能战胜。
填星代表中央季夏土,对应信和思。仁义礼智以信为主,貌言视听以思为正。
因此,如果四星都失位,填星就会动。如果填星动而盈,侯王不得安宁;如果填星缩,军队不利。填星所居的星宿,国家吉利,得地,女子有福,不可征伐,离开则会失地且有女子忧患。如果填星居宿不移,国家会有厚福。
太白星代表西方秋金,对应义和言。如果义亏言失,违背秋令,伤害金气,那么太白星就会显现惩罚。太白星的进退可以预示战争,高低迟速,静躁见伏用兵,都象征着吉凶。如果太白星在西方失行,夷狄会失败;如果在东方失行,中国会失败。如果太白星经天,就是乱纪,人民流亡。如果太白星白天出现并与太阳争光,强国会变弱,小国会变强,女主昌盛。
辰星代表北方冬水,对应智和听。如果智亏听失,违背冬令,伤害水气,那么辰星就会显现惩罚。辰星出现则主刑,主燕赵以北,象征宰相,也象征杀伐之气、战斗之象。又说:军队在野外,辰星象征偏将,没有军队则象征刑事。
凡是五星:木星与金星合,会有破军;火星与金星合,会有烁丧,不可用兵;金星与水星合,北军用兵,举事大败;火星与水星合,会有壅塞,不可举事用兵;土星与水星合,会有壅沮,不可举事用兵,会有覆军;与金星合,会失地;与木星合,主饥荒;水星与金星合,会有变谋,兵忧。如果进入太白星中而上出,会破军杀将,客胜;下出,客亡地。根据它所止的地方,来判定破军。
如果环绕太白星,与火星交战,客胜。
凡是木星、火星、土星、金星与水星交战,都是战争,兵不在外。凡是同舍为合,相陵为斗。二星相近,灾祸大;相远,无伤;七寸以内,忌讳。
凡是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有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有利。如果辰星不出,太白星为客;如果辰星出,太白星为主。如果辰星出而与太白星不相从,或各出一方,为格,野外虽有军不战。
凡是五星见伏留行逆顺迟速应历度者,为得其行,政合于常;违历错度而失路盈缩者,为乱行。乱行则为天矢慧孛,而有亡国革政兵饥丧乱之祸。
凡是五星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王者奄有四方。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其事亦小。四星合,是谓大荡,其下兵丧并起。三星合,是谓警立绝行,其国外兵内丧主饥。填星、太白、辰星合宿,为国亡地,战不胜。岁星、荧惑同舍,相去三尺,相守七日至四十日,其国外有叛臣。填星所在,岁星从之,伐者不利。
《天文总论》说:太白星、辰星同日出于东方,东方有兵;同日出于西方,西方有兵。太白星、辰星俱出东方,皆赤而角,濒海之国大败。太白星、辰星俱出西方,皆赤而角,中国大败。太白星、辰星色皆黑,外国利。辰星色黑而出,与太白星不相从,其野虽有军,不战。辰星与太白星不相近,出东方,若二十日至三十日不入东,南国有军不战,至春夏有兵。辰星与太白星不相近,出西方,二十日至三十日不入西方,北国有兵。辰星与太白星相近三四尺于西方,二十日至三十日,有军战。辰星相去远,不战。辰星随太白星于东方,天下无兵,兵起期六十日。太白星出辰星北,客利。太白星出辰星南,主人利。若并出东,利以西伐,东军胜;若出西方,利以东伐,西军胜。太白星、辰星俱出东方,太白星先出辰星后出,辰星上过太白星而去,其下有臣背,不出一年。辰星过太白星间,可容剑,小战,客胜。居太白星前,上旬三日,军罢。若出太白星左,小战;压太白星右,有数万人战,主人吏死。辰星来抵太白星,不去,将死,有旗出上,破军杀将,客胜。太白星出东方,辰星居其前而不去,十五日若二十日而入,阴国兵灭,不大战,客去兵罢。辰星出西方,居太白星前,十五日而入阳国,天下有兵。辰星在西方,居太白星前,辰星入而兵罢一云天下无兵。辰星在东方,居太白星前,利主。辰星与太白星俱在西方,居太白星前,相近,其间可容剑,在酉北,阴国有兵;在酉南,阳国有兵。太白星、辰星在酉南,南国之事;在酉北,北国之事;在酉中,则中国之事。太白星、辰星相遇,太白星迫之,主人不利。太白星出辰星之右,居其前,主人利。辰星入太白星中,五日而出,破军杀将,客胜;不出,客亡地三百里。视旗所指,以命破军。辰星、太白星会,为兵为变谋。辰星随太白星于西方环绕,若抵太白星居,酉北则阴国兵起;居酉南,
则阳国将会发生战争,预计持续半年。
太白星自行出现光环,预示着天下将有赦免、战争和喜事,不超过二十天,该国将失去兵力。
辰星自行出现光环,预示着将有战争和水灾。
如果太白星和辰星都出现光环,并且有云遮挡荧惑星,必定会有军队覆灭和将领死亡。
二十八宿的次舍占卜(凡是二十八宿和五星干犯的言论都包括在内,以星宿排列和侵犯的事情反推分野主所言的灾变)。
东方七宿共七十四度,角宿有两颗星,十三度是天关,其内部是天庭。黄道经过其中,是七曜运行的地方,左边是天田,主管刑罚,右边是将军,主管战争。月亮在左角出现光环,预示着战争,左将军会有忧虑。月亮在右角出现光环,预示着战争,右将军会有忧虑。填星侵犯左角,将有大战争。太白星侵犯左角,不可作战。
亢宿有四颗星,九度半,是天子的内朝。月亮在亢宿出现光环,预示着多雨。月亮在亢宿出现光环,预示着外部有战争。
侵犯距星,军将死亡。岁星侵犯,有小规模的战争。荧惑星进入亢宿,预示着战争。太白星进入亢宿,预示着边境战争。
氐宿有四颗星,十六度(四度二十分,宋的分野),是王者的宿宫。月亮在氐宿出现光环,预示着大将会有忧虑。月亮侵犯氐宿,预示着战争爆发。太白星进入氐宿,预示着战争和瘟疫。辰星守在氐宿,预示着战争。
房宿有四颗星,五度,是明堂,天子发布政令的宫殿。其四颗星是四辅,下一颗星是上将,次星是次将,第三颗星是次相,上星是上相,中间是天门,黄道经过的地方。太阳出现光环,预示着战争。月亮出现光环,预示着大风。岁星和太白星守在或侵犯房宿,将相会有忧虑。
心宿有三颗星,五度,是天王的正式位置。中间的星称为明堂,是大辰,主管天下的赏罚。荧惑星和太白星侵犯,战争不会胜利。填星守在心宿,光明赤黄,预示着庆赐之事。
尾宿有九颗星,十七度(八度五十三分,燕的分野),是后妃的府邸。太阴侵犯,预示着阴国的将军死亡。太阳出现光环,预示着阴国衰弱。岁星守在或侵犯尾宿,预示着旱灾。太白星侵犯尾宿,人民不安。
箕宿有四颗星,十度,是后宫妃后的府邸。月亮经过箕星,预示着多风雨,也预示着蛮夷胡貊的客人。
因此,蛮胡将要行动,必定先占卜此星。日蚀,预示着疾风和飞石折木。月亮在西北方出现光环,战争不会胜利。月蚀,预示着饥荒和车骑满野。月亮和岁星一起侵犯或守在箕宿,谷物价格昂贵。
北方七宿共九十七度半二十五分,斗宿有六颗星,二十三度(九度九十二分,吴的分野),是丞相和太宰的位置,也主管战争。
又称为天机。南边的两颗星是天楼库和天梁;北边的两颗星是天府庭。月亮在斗宿出现光环,预示着大将会受刑。月亮侵犯斗宿,预示着风雨的变化。太白星和辰星侵犯或守在斗宿,预示着有战争。填星侵犯或守在斗宿,臣下会有不轨行为。
牛宿有六颗星,七度,是天上的关梁。又称为天鼓。再上一颗星主管道路,次星主管关梁,次三星主管南粤。如果动摇或变色,就占卜它。太阳出现光环,预示着阴国的君主死亡。日月蚀,预示着战争爆发。月亮侵犯牛宿,预示着大水。填星在牛宿停留三十天以上,天下和平,四时来服。太白星进入牛宿,预示着战争。
女宿有四颗星,十一度(六度六十三分,齐的分野),主管妇女中的卑贱者。太白星侵犯女宿,布帛价格昂贵,也预示着战争。
虚宿有两颗星,十度二十五分半,主管北方的城邑和庙堂。太阳出现光环,预示着齐地有战争。月亮出现光环,预示着战争。日月蚀,预示着军队饥荒。岁星进入虚宿,预示着齐地饥荒。
危宿有三颗星,十八度(十五度六十九分,卫的分野)。
室宿有两颗星,十七度,是军队粮草的府邸,主管上功。一颗星是官,一颗星是三军的粮仓,因此设置羽林卫。如果没有芒角动,天下安定。离宫六星在旁边,日蚀,预示着卫地有忧虑。月蚀,预示着人民缺乏食物。月亮出现光环,预示着蛮夷来犯。荧惑星逆行侵犯,预示着臣下有阴谋,战争爆发。填星,预示着关卡不通,斧越使用。
璧宿有两颗星,九度,主管文章。太阳出现光环,预示着风雨和大水。
西北七宿共八十二度半少,奎宿有十六颗星,十七度(四度四十分,鲁的分野),是天上的武库。又称为天象或封豕。用来禁止暴横,也主管沟渎。岁星守在奎宿,北狄会归服。荧惑星和填星进入分野,预示着凶险。
娄宿有三颗星,十三度,是天上的大监狱。月亮在娄宿出现光环并守在或侵犯,预示着外部有战争,但不会战斗。日蚀,预示着鲁地饥荒。
岁星守在娄宿,天下安定。荧惑星守在或侵犯娄宿,预示着战争爆发。
胃宿有三颗星,十四度(大六度三十一分,赵的分野),是天上的藏库,主管粮食和五谷的府邸。又称为主管诛捕杀。太阳出现光环,预示着年谷不熟。月蚀,预示着将军有忧虑。月亮侵犯胃宿,预示着赵地有战争。岁星侵犯胃宿,五谷不实。荧惑星守在胃宿,预示着旱灾和饥荒。填星在胃宿停留三个月,客军散。太白星侵犯胃宿,预示着战争爆发。辰星侵犯胃宿,预示着吉利。
昴宿有七颗星,十一度,是天耳,主管西方毕昴之间,是天街黄道经过的地方。七颗星都呈黄色,预示着大规模战争爆发。星动若跳跃,预示着胡兵起。太阳在阴国出现光环,预示着胡主死亡。日蚀,预示着臣下有忧虑。月亮侵犯昴宿,预示着将军死亡,胡人不安。岁星乘昴出北,预示着阴国有忧虑,胡王死亡。荧惑星守在或侵犯昴宿,预示着胡人病疫。填星守在或侵犯昴宿,国家安定。太白星守在或侵犯昴宿,预示着赵地旱灾。辰星,主管瘟疫。
毕宿有八颗星,十六度(十度四十六分,晋的分野)。其星太白天高,主管边境战争。日月晕蚀五星守在或侵犯,预示着阴国有忧虑,胡主死亡。
觜宿有三颗星,一度,是军队的候星,行军府藏的地方,主管师旅收敛万物。太阳出现光环,预示着阴国衰弱,夷狄多疾疫。日蚀,预示着边境战争有忧虑。月亮侵犯觜宿,预示着小规模战争。岁星、荧惑星、填星、辰星守在或侵犯觜宿,预示着魏地有战争爆发。
参宿有十颗星,九度少。又称为参伐或钺,主管斩刈,用来斩伐万物取阴。
太阳出现光环,预示着鲜毕死亡,也预示着边境将军有忧虑。月蚀,预示着晋地有战争爆发。荧惑星侵犯参宿,预示着兵火。填星、太白星、辰星侵犯参宿,预示着战争。
南方七宿共一百一十度大,井宿有八颗星,三十度(一十度五十五分,秦的分野),是天上的南门。黄道经过的地方,是天上的亭候,主管水衡,法令所取平。王者用法平,则明而端列。钺一星,附在井宿之前,主管伺淫奢。不希望它明亮,明亮与井齐,钺斧使用。太阳出现光环,预示着风雨。日蚀,预示着秦地凶险。
月蚀预示着年谷不登。月亮侵犯井宿,预示着钺斧使用。岁星和太白星守在或侵犯井宿,预示着秦地有战争。辰星进入井宿,在外星进,预示着战争。星退守在井宿,若角动,色赤预示着战争,黑预示着水灾,黄润预示着喜事。五星侵犯井钺,都预示着兵灾。
鬼宿有五颗星,二度,是大天目,主管视明察奸谋。东北星主管积布帛,西南星主管积金王,随变占卜。中央是积尸,又称为铁,主管诛斩。鬼星明亮,五谷不成,不明则民流散。希望它忽忽不明,明亮则起兵。日蚀月晕,预示着秦地有战争,粟贵人民忧虑。填星和荧惑星侵犯鬼宿,预示着钺使用。太白星和辰星守在或侵犯鬼宿,预示着战争爆发。侵犯积尸,贵臣有忧虑。
柳宿有八颗星,十四度少(七度五十六分,周的分野),是天上的厨宰,也主管雷。
下雨。太阳出现晕圈,预示着战争。月亮出现晕圈,周地不安宁。土星侵犯,周地干旱;金星、水星侵犯,预示着战争。
星宿有七颗星,七度,又名天都,主管战争和盗贼。星星明亮,王道昌盛。太阳出现晕圈,周地有忧患。
月食,该地会有饥荒。月亮侵犯并停留,军队在外作战,民众会饥饿。木星侵犯,预示着盗贼兴起。
张宿有六颗星,十八度(十六度七十一分,楚地的分野),主管珍宝、宗庙、天厨及赏赐之事。太阳出现晕圈,将相有忧患。木星进入内部,外部有战争。火星、土星、金星侵犯,预示着战争。水星,主管水灾。
翼宿有十二颗星,十九度少,是天上的乐府,也主管夷狄远客和海边的事务。星星明亮且大,礼乐兴盛,四夷来朝。星星移动,夷狄使者到来。星星离开原位,天下会举兵。月亮出现晕圈,士兵会逃跑。火星、金星、水星停留,预示着战争。
轸宿有四颗星,十八度半(十二度十二分,郑地的分野),主管车骑。凡是军队出征,都要占卜轸宿。日食,楚地有灾难。太阳出现晕圈,楚地有战争。火星、土星、水星、金星侵犯并停留,楚地会有战争。
大角星在摄提之间,红色预示着战争。
梗河有三颗星,在帝座北,是天矛,主管矛锋,以防不测。又名天锋,主管胡兵。
招摇星在梗河北,主管胡兵。观察这颗星,芒角变动,预示着战争。
天门有两颗星,在左角南,如果看不见,预示着大兵将至。太阳在天门出现晕圈,关梁不通,战争爆发。
库楼有十颗星,在角宿南,是天库的府邸。其中六颗大星是库,南边四颗星是楼,旁边有十五颗星。
三三聚在一起的是柱子,中央四颗小星是街道。星星明亮且大,芒角、云气、流星、客星侵犯,预示着战争。
折威有七颗星,在亢宿南,主管断军狱。月亮侵犯折威,边将会有叛逃。车三星在氐宿南,是天上的革车。金星、火星侵犯,战场上满是兵革。
骑官有二十七颗星,在氐宿南,是天子的宿卫骑士的象征。五星侵犯,预示着战争。
骑阵将军星是骑将的象征。
车骑有三颗星,在骑官南,是总车骑的将领,主管部阵行列。
西咸有四颗星,在房宿北,东咸有四颗星在心宿北,是月亮、太阳、五星的通道。月亮侵犯东西咸,有阴谋之事。五星侵犯,预示着战争。
积卒有十二颗星,在房宿西南,是五营军士的象征。五星进入并停留,天下会有战争。月亮侵犯天江,有强兵,河津不通。
天鸡有两颗星,在狗国北。金星进入并停留,战争大爆发。
狗国有四颗星,在建星东,主管三韩、鲜卑、乌桓、猃狁等外族。五星侵犯狗国,外族有忧患。火星停留,东夷有战争。
左右旗有九颗星,在牵牛北,是天上的鼓旗,是旌表,主管设险防备敌谋。
天垒城有十三颗星,形状像贯索,在哭泣南,主管鬼方、北夷、丁零、匈奴等,用来占卜兴败存亡。
斧钺有三颗星,在八魁西北,主管行诛拒难,斩伐奸谋。明亮或移动,都是斧钺的象征。
北落师门有一颗星,在羽林星西南,主管北方蕃落,也主管候兵垒。
壁阵有十二颗星,在室宿南,是羽林的垣垒,主管天军营阵。五星进入垒、壁阵,大战争爆发。
羽林有四十五颗星,三三聚散,在垒璧南,主管天军营阵翊卫的象征。月亮侵犯羽林,战争爆发。五星进入羽林,关梁不通,战争爆发。
天将军有十一颗星,在娄宿北。中央大星是天的大将,外星是吏士。动摇,预示着战争。旗直扬,随所击胜。
左右更有五颗星,在娄宿西,是秦爵名,主管牧师的官职,牧养牛马等。金星、火星侵犯左右更,山泽有战争。
天街有两颗星,在昴宿和毕宿之间,是阴阳的分界。月亮侵犯天街,兵塞道路。金星、火星侵犯,战争爆发。
参旗有九颗星,在参宿西,是天弓。弓弩的征兆,如弓张则战争爆发,旗星偃曲。五星侵犯参旗,预示着战争,弓弩使用。
狼有一颗星,在参宿东南,是野将,主管侵掠。
弧矢有九颗星,在狼星东南,是天弓。主管行阴谋,以防盗贼,常属天而向狼。
凡是星星不提及战争的,不详细说明,都以星名所主占卜。云气、彗星、客星、流星侵犯诸星,以其五色星名分野言其祸福。
星变占瑞星四条景星。传说:景星是德星。《符瑞图》说:景星是大星,形状像半月,生于晦朔,助月为明。巫咸说:景星出现,国家昌盛,文士出现。
周伯星。《晋书》说:周伯星,黄色煌然,所见之国大昌。
含誉星。《孝经援神契》说:含誉,光曜似彗,国家喜则含誉射之,蛮夷奉贡则含誉射之。天保星。《晋书》说:天保星是流星之类,有音如炬火下野雉鸣天保,所坠之国有喜。隋开皇元年十一月己巳,有流星如炬火烛地:占卜说:流星有声者名曰天保,所坠之处,其国有喜。后九年陈平,天下一统。
妖星十三条天星。传说:天,又名觉星,本类彗星,末锐,长四丈或出东北方,主奋争。《运斗枢》说:彗星出东方,名天。甘德说:天出,其国凶,不可举事用兵,必有破军拔城。《天官书》说:岁星失次,进而东北,三月主天长四丈,馀主锐钺动。
蚩尤旗星。传说:蚩尤旗,类彗,而后曲象旗。或曰赤云独见,或曰其色上黄下白。所见之方,下有兵大起。《天官书》说:蚩尤旗见,则王者讨罚四方。
孟康说:蚩尤旗是荧惑的积气。唐中宗景龙二年七月,有赤气亘天,其光烛地,经三日不见。占卜说:蚩尤旗也,主暴兵。十一月庚辛,突厥首领婆葛犯塞。
国皇星。传说:国皇大而赤,类南极老人星。或曰去地三丈,如炬火,主内寇内难。或曰其下兵起兵强,或曰内外有兵。《春秋考异邮》说:国皇见,东南兵起。
昭明星。《天官书》说:照明星,大而白无角,乍上乍下,所出国起兵多变。
孟康说:昭明星形如三尺机,机上有九彗上向,荧惑之积也。
司危星。《天官书》说:司危,如太白有角。或曰出西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司危出,其下主兵冲不利。孟康说:星大而有毛,两角,荧惑之积也。
天谗星。巫咸说:彗出西北,如剑,长可四五丈,名天谗。《运斗枢》
说:彗星出现在西方,形状像剑,长度可达四丈,名叫天谗,出现则会有战争。
五残星。巫咸说:五残星出现在东方,形状像辰星,离地六七丈。《春秋合成图》说:苍彗散为五残,像辰星出现在角宿。五残星是五分的象征,是毁败的预兆。《荆州占》说:五残星大而红,频繁移动,仔细观察会发现它呈青色,出现则会有战争。
六贼星。巫咸说:六贼星出现在正南方,离地六丈,大而红,移动时有光芒。《天官书》说:六贼星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都预示着其下会有战争,但不会成功。
天锋星。宋均说:天锋星形状像彗星,形似矛锋,出现则天下会有战争。
长庚星。《天官书》说:长庚星像一匹布挂在天上,出现则会有战争。
枉矢星。《晋书》说:枉矢星类似流星,颜色苍黑,像蛇一样移动,看起来像有毛角,长度数丈。出现则会有谋反的军队合谋射杀所诛之人,也象征着以乱伐乱。又说:枉矢星呈黑色,军士不勇敢。《汉书》说:秦朝将亡时,项羽救钜鹿,枉矢星向西流动。枉矢星所触及的地方,天下都会讨伐射杀,象征着灭亡。没有比箭更直的东西,但枉矢星像蛇一样不能直行,象征项羽执政混乱。
天狗星。巫咸说:天狗星形状像奔跑的狗,星色黄且有声音,落地时像狗坠落,看起来像火焰冲天,上端尖锐下端圆,像数顷田地。孟康说:天狗星有毛,旁边有短彗星,下面有狗的形状。郄萌说:天狗星出现时,形状呈赤白色,有光芒向下,就是天狗。《荆州占》说:流星有光芒,落地时无声,像有脚,名叫天狗。其色白,中间黄,像遗落的狗,预示着有军队讨伐贼寇,破军杀将。
营头星。司马彪说:营头星出现时,有云像环山坠落,所谓营头星坠落的地方,其下军队覆灭,流血千里。一说:流星白天坠落为营头星。
客星《天文总论》说:客星不是常有的,偶尔出现在天上,是天皇大帝的使者,用来告知吉凶。一说:客星出现没有固定位置,有时出现在西方,有时停留在东方。出现时间长的,事情大且祸患深;出现时间短的,事情小且祸患浅。有时出现时变色或有芒角,必有谋杀的预兆。其色微小,即有阴谋兵乱之事。根据星色占卜。色白的,其分野会有战争。有芒角的,其下会有破军杀将,侵城夺邑。魏文帝黄初三年九月甲辰,客星出现在太微左门内。占卜说:客星出现在太微,国家会有战争。十月,皇帝南讨孙权。之后多次有战争和杀戮。
流星是天上的使者。从上而下叫流,从下而上叫飞。大的叫奔,奔也是流星。星大的使者大,星小的使者小。星声隆隆的,是愤怒的象征。运行快的,事情发生得快。运行慢的,事情发生得慢。大而无光的,是众人的事。小而有光的,是贵人的事。大而有光的,其人贵且众。忽明忽灭的,是成败的象征。前大后小的,是恐忧。前小后大的,是喜事。蛇行的,是奸诈。往疾的,是往而不返。长的,事情长久。短的,事情迅速。流星坠落的地方,其下会有战争。无风无云有流星出现,良久才消失,是大风发屋折木的预兆。小流星数百,四面流动的,是众庚移流的象征。流星像瓮大的,是有发谋起事的预兆。凡围城而有流星来往,过城或坠入城内营垒中的,是军旅败散的象征。流星从敌方出来到我军停止,必有间谍来说我军士卒,夜半或寅时使者到。流星有流不止的,不出百八十日,动众离散。若坠入我军营中大凶,可以速退军避之,一说易将而禳之。流星色青赤,名叫地雁,其所坠的地方会有战争。流星有光青赤长二三丈,名叫天雁,是阵中的精华。其国起兵,将军,当从星之所向,吉。流星有芒或有声。
《天文总论》说:这是怒气,根据分野占卜。色青为忧为饥,赤为兵为旱,黄为喜为土功之事,白为兵为刑罚,黑为疾疫为死为水灾。先看休王而占卜,根据日辰宿分所属之国分野论之。流星有光,尾状如匹布,苍白色为使,色赤论兵,色黑论死丧。流星甚大,其光照地,色青赤流四傍者,五谷不登。流星犯日,映日而赤色向日而流者,天下不安。唐太宗大历二年九月乙丑,昼有流星出午没丑,浔桂州山僚陷州城,逐剌史。众星流者,阴阳之精、五行之气形体在下,精曜在上。众星流者,万人不安之象。凡众星并流,将军举兵,随流星所向击之,胜。
后魏文帝和平元年三月,有流星数十万西行。三月六日,诏将军陆真讨雍州叛民,破之。
流星犯岁星,《天文总论》说:其地辱主。
流星犯荧惑。《天文总论》说:流星冲荧惑,其下君有福庆。若光映荧惑者,邻国国有奸谋之意,宜谨防之。
流星犯填星,《天文总论》说:外邦有奸人入国。流星来冲填星,其填星光润,其分野有福。流星犯填星而色赤,其分野有兵;色黑,其分野有水。
流星犯太白。《天文总论》说:流星来犯大白,其分野军弱,无兵起兵。流星来冲太白,太白无光,其军师有忧。流星润泽,前后有光,而锐来穿太白,其下君有德令盛行,外若有军师即还。
飞星。《天文总论》说:飞星类似流星,自下而上叫飞星。《晋书》说:飞星大如缶,或有星如瓮,复皎然白,前卑后高,此谓顿顽。其所从者,多死亡。
奔星。《天文总论》说:有大流星叫奔,其星所坠,其下有大兵。光迹相连叫流,绝迹而去叫奔。
陨星。《天文总论》说:陨星如雨,有兵乱起。
彗星。传曰:彗星是用来除秽布新的。《晋书》说:彗星,所谓扫星,本体像星,末端像彗,小的像数寸长,或亘大。出现则会有战争,水火扫除,除旧布新。有五色,各依五行本精所生。彗星无光,借日光而显。先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光芒所及为灾。《天文总论》说:两军相对,有彗星见,随彗所指击之者胜。彗星有行有止,若行者事小,止者事大,各以其分野占之。《荆州占》说:诸彗出,长三丈以上期一年,四丈以上期三年,十丈以上
敌军撤退。商风从墓地中吹来,对敌军不利,敌军撤退。
另一种说法是:在受商之日,风从西方吹来,连续三天天气晴朗,大军都会出动。
在宽大之日,时间加上宽大,风从东南方吹来,停止在东南方的时间,群贼都会散去。
如果在宽大之日,风从东南方吹来,夜晚吹起白天停止,表示众贼还未散去。
如果白天有风夜晚停止,天气温和,上下同心解散。
如果天气阴寒,也不会解散。
京房说:想要知道夷兵是否侵犯边境,应该观察四季受羽受宫的日子。
在日中或夜半,风势猛烈且带有刑杀之气时,会有夷兵侵犯边境。
乙丑、乙未、庚辰、庚戌是受商之日。
壬辰、壬戌、丁未、丁丑是受羽之日。
丙戌、丙辰、辛未、辛丑是受宫之日。
在这些日子,风从四季的辰、戌、丑、未方向吹来,时间在日中或夜半,或者从申、子、亥、卯方向吹来,风势急速时,会有夷兵侵犯边境。
如果敌军白天潜伏夜晚行动,风势寒冷浑浊,必定会成功。
李淳风说:壬辰是夷,乙未是蛮,壬戌是戎,乙丑是狄。
在这些日子,如果风从申、子、亥、卯、辰、未方向吹来,风势寒冷且有克制之力,会有敌人入侵。
如果在壬辰、壬子、壬戌、壬申日,风从申、子、亥、卯方向吹来,风势急促,会有外敌与夷狄兵一同侵犯中国。
如果风从四季方向吹来,吹倒房屋折断树木,持续三天,主客军都会进入边境。
如果在商日,风从阴贼方向吹来,主贼会自杀其主。
如果在阴贼日,风从亥、卯方向吹来,风势寒冷且有克制之力,贼会自杀。
李淳风说:想要知道军城的吉凶,应该观察诸角日是否有风折断树木,风从丑、寅阳徵方向吹来,连续三天,城中主军会胜利,客军会散去,其将领会死亡。
如果城中人力不足,客军会撤退,城中会恢复生机。
另外,五音逐日风起时及地位五音克制日辰纳音时,主军会胜利,客军会失败。
如果只有徵风在徵月宽大时吹起,是客军急退的征兆。
例如甲子日属土为客,时间在寅申,风从阳徵方向吹来,火为主,火起制金,为主制客,主军会胜利,客军会失败。如果甲子日是受金之日,风从巳、亥方向吹来,时间在巳亥属木,金能制木,为客制主,客军会胜利,主军会失败。
另外,寅日风从寅方向吹起,这是纯徵日,时间在巳酉为宽大时,有风突然吹起,是客军急退的征兆。
李淳风说:凡是军营长期固守,或者刚下营后准备进攻但未定,或者有八难风生时,必须立即回避。
如果敌人攻城,城必下风起时,风势偏历八方,周旋不定,吹倒房屋折断树木,吹尘不散遮蔽天空,城可屠,应预先设防。
风停止时,应让弱兵先退,奇兵渐进,以强马向敌,布阵而回。
如果城内突然有强风起,风势恶劣,倒戈惊人,应严加戒备。
如果旋风入营,天色昏暗,吹帛向空,人人都能看见,军队不利,应祭天地,良将预知,顺应天时,安抚士卒,劳军伍,则灾消。
李淳风说:想要知道敌人的数量,应观察风所来的方向为月期所乘,辰为黑道,以止发时支干为人数,乘王相则数倍,乘休囚则减数。
例如风从坎方向吹来,起于夜半止于日中,坎居子位,建子为十一月,子数九,敌人会在十一月来,住在九百里或九十里内,敌人有九人或九十人或九百人。
王气十倍,相气五倍,休废如数。
支干数甲己子午各九,乙庚丑未各八,丙辛寅申各七,丁壬卯酉各六,戊癸辰戌各五,巳亥各四。
日辰王相十倍,休废如数,囚死减半。
如果大国兵临未阵则言万数,中邦言千数,边寇言百数,各以大小论之。
京房说:暴风突然吹起,昏尘蔽天,坚叶茂条皆落起于三刑五墓之上时,应防备前后,会有伏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十七-注解
日辰占:古代占卜术之一,通过观察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天象变化,结合时间(岁、月、日、时)和地点,预测吉凶祸福。
五星:指岁星(木星)、荧惑(火星)、填星(土星)、太白(金星)、辰星(水星),古代认为这五颗行星与人间事务密切相关。
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对天空中恒星的划分,分为东方七宿、北方七宿、西方七宿和南方七宿,每宿包含若干星,用于观测和占卜。
太岁:古代天文学中的虚拟星体,象征岁星的反方向运行,用于占卜吉凶。
岁星:即木星,古代认为其运行与国家的兴衰、农业的丰歉有关。
荧惑:荧惑即火星,古代中国天文学中认为荧惑主火,其出现和变化常被用来预测火灾和战争。
填星:即土星,古代占星术中认为其守犯某地会导致旱灾。
太白:即金星,古代占星术中认为其守犯某地会导致兵灾。
辰星:即水星,古代占星术中认为其守犯某地会导致兵灾。
合:指两颗或多颗行星在天空中接近或重合,古代认为这种现象预示着某种吉凶事件。
斗:指两颗行星在天空中相互靠近或对抗,古代认为这种现象预示着战争或冲突。
格:指两颗行星在天空中相距较远,古代认为这种现象预示着军事上的僵持或和平。
黄道: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轨迹,古代中国天文学中认为黄道是七曜(日、月、五星)运行的路径。
天关:天关是角宿的一部分,古代中国天文学中认为天关是天庭的入口,黄道经过其中。
天田:天田是角宿的一部分,古代中国天文学中认为天田主刑,与法律和刑罚相关。
明堂:明堂是房宿的一部分,古代中国天文学中认为明堂是天子布政之宫,与政治和行政相关。
大辰:大辰是心宿的一部分,古代中国天文学中认为大辰主天下赏罚,与赏赐和惩罚相关。
天机:天机是斗宿的一部分,古代中国天文学中认为天机主兵,与军事和战争相关。
天鼓:天鼓是牛宿的一部分,古代中国天文学中认为天鼓主道路和关梁,与交通和关隘相关。
天耳:天耳是昴宿的一部分,古代中国天文学中认为天耳主西方,与西方的事务相关。
天街:天街是昴宿的一部分,古代中国天文学中认为天街是黄道所经之处,与天文观测相关。
天厨宰:天厨宰是柳宿的一部分,古代中国天文学中认为天厨宰主雷,与雷电和天气相关。
日晕:太阳周围出现的光环,古代认为这是兵灾的预兆。
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古代认为这是周地不安的预兆。
星宿七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主兵急盗贼。
张宿六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主珍宝宗庙天厨及赏赉之事。
翼宿一十二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主天之乐府及夷狄远客。
轸宿四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之一,主车骑及军出占卜。
大角: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摄提间,赤色为兵灾的预兆。
梗河三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帝座北,主矛锋及胡兵。
招摇一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梗河北,主胡兵。
天门二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左角南,不见则大兵至。
库楼十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角宿南,为天库之府。
折威七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亢南,主断军狱。
车三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氐南,主天之革车。
骑官二十七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氐宿南,主天子宿卫骑士。
骑阵将军一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主骑将。
车骑三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骑官南,主总车骑之将。
西咸四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房宿北,主月日五星之道。
东咸四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心宿北,主月日五星之道。
积卒十二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房宿西南,主五营军士。
天鸡二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狗国北,主兵大起。
狗国四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建星东,主三韩、鲜卑、乌桓、猃狁之属。
左右旗九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牵牛北,主天之鼓旗。
天垒城十三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哭泣南,主鬼方、北夷、丁零、匈奴类。
斧钺三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八魁西北,主行诛拒难。
北落师门一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羽林星西南,主北方蕃落。
壁阵十二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室宿南,主天军营阵。
羽林四十五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垒璧之南,主天军营阵翊卫。
天将军十一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娄宿北,主天之大将。
左右更五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娄宿西,主牧师之官。
天街二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昴毕间,主阴阳之所分。
参旗九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参宿西,主天弓。
狼一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参东南,主野将侵掠。
弧矢九星: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位于狼星东南,主天弓。
景星:古代占星术中的瑞星,主德星,见则国昌。
周伯星:古代占星术中的瑞星,主黄色煌然,见则国大昌。
含誉星:古代占星术中的瑞星,主光曜似彗,见则国喜。
天保星:古代占星术中的瑞星,主流星有声,见则国有喜。
天星:古代占星术中的妖星,主奋争,见则国凶。
蚩尤旗星:古代占星术中的妖星,主兵大起,见则王者讨罚四方。
国皇星:古代占星术中的妖星,主内寇内难,见则兵起。
昭明星:古代占星术中的妖星,主兵起多变,见则国起兵。
司危星:古代占星术中的妖星,主兵冲不利,见则主兵。
天谗星:古代占星术中的妖星,主彗出西北,见则兵起。
彗星:彗星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常与战争、灾难等负面事件联系在一起。彗星的出现被认为是对国家的警告,预示着敌国的兵起或国家的灾难。彗星的出现时间长短也被认为与灾难的严重程度相关。
五残星:五残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象,形状类似辰星,通常出现在东方。五残星的出现被视为毁败的征兆,预示着战争或社会动荡。
六贼星:六贼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象,通常出现在正南方。六贼星的出现被认为预示着战争或社会动荡,尤其是当其出现在非正常方位时。
天锋星:天锋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象,形状类似矛锋。天锋星的出现被认为预示着天下兵起,即大规模的战争。
长庚星:长庚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象,形状像一匹布悬挂在天上。长庚星的出现被认为预示着战争的爆发。
枉矢星:枉矢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象,形状类似流星,颜色苍黑,行动如蛇。枉矢星的出现被认为预示着谋反或战争。
天狗星:天狗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象,形状像奔跑的狗,颜色黄且有声音。天狗星的出现被认为预示着战争或讨伐贼寇。
营头星:营头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象,形状像云环山坠。营头星的出现被认为预示着军队的覆灭和大量的流血。
客星:客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象,通常不常见,偶尔出现在天空中。客星的出现被认为预示着国家的重大事件,如战争或灾难。
流星:流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象,通常被视为天神的使者。流星的出现被认为预示着各种事件,如战争、灾难或国家的重大变化。
飞星:飞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象,形状类似流星,但自下而上飞行。飞星的出现被认为预示着死亡或大规模的灾难。
奔星:奔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象,通常指大流星。奔星的出现被认为预示着大规模的战争或灾难。
陨星:陨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种星象,形状像雨点般坠落。陨星的出现被认为预示着兵乱或社会动荡。
孛星:孛星被认为是恶气所生,象征着乱兵和战争。在古代占星学中,孛星的出现预示着兵灭或战乱。
虹霓:虹霓是阴阳之气交错的表现,古代认为虹霓的出现与天气变化、战争、灾难等有关。虹霓的颜色、形状和出现的位置都被用来占卜吉凶。
风角占:风角占是古代一种通过观察风向、风速、风力等来占卜吉凶的方法。风角占涉及八卦、五行、十二辰等复杂的占卜体系,用于预测战争、灾难、政治变动等。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古人认为它们与五行相应。
三刑四杀五墓:三刑、四杀、五墓是古代占卜中的凶兆,分别指特定的天干地支组合,预示着凶灾、战争、死亡等不祥事件。
八节日:八节日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古代认为在这些节日中,风的方向和性质可以用来占卜吉凶。
六情:六情是古代占卜中的一种分类方法,分别对应贪狼、阴贼、廉正、宽大、奸邪、公正等六种情感或行为模式。六情与五行、十二辰等结合,用于占卜和预测吉凶。
子午:子为阳宫,午为阴宫,属土。子午代表南北方向,子为北,午为南,在五行中属土。
丑寅未申:丑寅为阳徵,未申为阴徵,属火。丑寅代表东北方向,未申代表西南方向,在五行中属火。
卯酉:卯为阳羽,酉为阴羽,属水。卯酉代表东西方向,卯为东,酉为西,在五行中属水。
辰戌:辰为阳商,戌为阴商,属金。辰戌代表东南和西北方向,辰为东南,戌为西北,在五行中属金。
巳亥:巳为阳角,亥为阴角,属木。巳亥代表东南和西北方向,巳为东南,亥为西北,在五行中属木。
纳音:纳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律系统,用于占卜和风水学中,表示五行与音律的结合。
八卦:八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符号系统,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用于占卜和风水学中。
龙虎:龙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阴阳、天地、君臣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常用于风水学和军事占卜中。
鬼风:鬼风指不祥之风,通常与军事失败或灾难相关。
泣军:泣军指军队遭遇不祥之兆,预示失败。
洗尸:洗尸指风雨骤来,象征战斗中的大败。
角日:角日指与木属性相关的日子,通常用于占卜军事行动。
四季受角之日:指春、夏、秋、冬四季中与木属性相关的日子,用于占卜中国与四夷的关系。
商风:指秋季的风,古人认为秋季的风与商音相应,故称商风。
宽大之日:指特定的吉日,古人认为在这些日子行事会得到宽大处理或顺利。
受商之日:指特定的日子,古人认为这些日子与商音相应,可能有特定的吉凶。
受羽之日:指特定的日子,古人认为这些日子与羽音相应,可能有特定的吉凶。
受宫之日:指特定的日子,古人认为这些日子与宫音相应,可能有特定的吉凶。
夷兵:指外族的军队,古代中国对周边民族的称呼。
塞:指边境的关隘或要塞。
京房:汉代著名的易学家,擅长占卜和预测。
李淳风: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占卜家,著有《乙巳占》等书。
八难风:指八种不吉利的风,古人认为这些风会带来灾难。
坎:八卦之一,代表北方和水。
王相:指五行中的旺相状态,古人认为旺相时事物会兴盛。
休囚:指五行中的休囚状态,古人认为休囚时事物会衰败。
三刑五墓:指特定的方位或地点,古人认为这些地方可能有伏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十七-评注
《日辰占》是中国古代占卜术中的重要篇章,集中体现了古人对天象与人事关系的深刻理解。文本通过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的运行变化,结合时间与地点,预测吉凶祸福,反映了古代天文学与占卜术的紧密结合。这种占卜术不仅是一种预测工具,更是古代社会政治、军事、农业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
文本中的五星(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辰星)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并与五常(仁、礼、信、义、智)相联系,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五星的运行状态(盈缩、失次、安静等)被赋予了吉凶的含义,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依赖。例如,岁星的运行与国家的德政、农业的丰歉密切相关,荧惑的运行则预示着战争与灾祸。这种将天象与人事相联系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决策与社会生活。
文本还详细描述了五星之间的相互关系(合、斗、格等),并赋予其特定的吉凶含义。例如,木星与金星相合预示着破军之灾,火星与金星相合则预示着丧乱之祸。这些占卜规则不仅反映了古代天文学的观测成果,也体现了古人对战争、灾祸等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通过观察天象,古人试图预测并规避可能的灾难,这种思想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文本还涉及了五星与二十八宿的关系,进一步扩展了占卜的范围。二十八宿作为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概念,被用于划分天空区域,并与地理方位相对应。通过将五星的运行与二十八宿的位置相结合,古人能够更精确地预测吉凶祸福。例如,岁星在某一宿位的停留,预示着该宿位所对应的国家将获得福泽或遭受灾祸。这种占卜方法不仅具有科学性,还体现了古代地理与天文学的紧密结合。
总的来说,《日辰占》作为古代占卜术的重要文献,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天象的深刻观察与理解,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将天象与人事相联系,古人试图预测并规避可能的灾难,这种思想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本中的占卜规则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其背后蕴含的天文学知识与哲学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中的星象占卜,通过对二十八宿及其相关星象的观测和解释,预测国家和社会的变化。文中详细描述了各宿的星象变化及其对应的吉凶预兆,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象的重视和依赖。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象的变化与人间的事务密切相关。通过对星象的观测和解释,古人试图预测和解释国家的兴衰、战争的胜负、自然灾害的发生等重大事件。这种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通过对星象变化的描述,直接对应到具体的事件和预兆。这种叙述方式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神秘性,体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的特点。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是研究古代中国天文学和占卜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二十八宿及其相关星象的描述,可以了解古代中国人对天象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此外,这段文字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星象变化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和占卜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古代占星术中对各种星象的解读及其预示的吉凶祸福。古代中国天文学与占星术密不可分,星象的变化被认为与人间事务息息相关,尤其是与战争、灾害、政治变动等重大事件有关。
文中提到的‘日晕’、‘月晕’、‘填星’、‘太白’、‘辰星’等星象,均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日晕’和‘月晕’被视为兵灾的预兆,而‘填星’、‘太白’、‘辰星’的守犯则分别预示着旱灾和兵灾。这种将自然现象与人间事务联系起来的思维方式,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与依赖。
此外,文中还详细描述了各个星宿的名称、位置及其象征意义。例如,‘星宿七星’主兵急盗贼,‘张宿六星’主珍宝宗庙天厨及赏赉之事,‘翼宿一十二星’主天之乐府及夷狄远客。这些星宿的命名和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文现象的细致观察和丰富想象。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特殊的星象,如‘景星’、‘周伯星’、‘含誉星’、‘天保星’等,这些星象被视为瑞星,预示着国家的繁荣和吉祥。相反,‘天星’、‘蚩尤旗星’、‘国皇星’、‘昭明星’、‘司危星’、‘天谗星’等则被视为妖星,预示着战争、灾害和国家的动荡。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和占星术的丰富内容,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星象的观察和解读,古人试图预测和解释人间事务的变化,从而为国家的治理和个人的生活提供指导。这种将天象与人事相结合的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与依赖,也反映了他们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古代天文学中的各种星象及其象征意义。古代中国人对天象的观察非常细致,认为天象的变化与人间的事务密切相关,尤其是与战争、灾难等重大事件相关联。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间的吉凶祸福。
文中提到的彗星、五残星、六贼星等星象,都被视为不祥之兆,预示着战争、社会动荡或自然灾害。这些星象的出现往往被视为天神的警告或预示,提醒人们注意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这种观念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政治和军事决策中,天象的变化往往被视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星象,如天锋星、长庚星、枉矢星等,这些星象的出现都被认为预示着战争的爆发或社会的动荡。这些星象的描述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象的细致观察,也反映了他们对战争和灾难的深刻恐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天文学的丰富内容,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象的敬畏和对人间事务的关注。通过对天象的观察和解释,古代中国人试图理解和预测人间的吉凶祸福,这种观念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这段古文主要涉及古代占星术和风角占卜的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解释,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些现象与人事、政治、战争等联系起来。彗星、孛星、虹霓等天文现象在古代被视为天意的象征,尤其是彗星的出现,常被认为是国家灾难或战争的预兆。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人对天象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恐惧,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占星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风角占卜则是另一种通过自然现象(风)来预测吉凶的方法。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风向、风速、风力等来判断吉凶,并结合八卦、五行、十二辰等复杂的占卜体系进行预测。这种占卜方法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还体现了他们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风角占卜在古代战争中尤为重要,将领们常常通过观察风向来决定作战策略。
五音、三刑四杀五墓、八节日、六情等概念则进一步展示了古代占卜体系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五音与五行的结合,反映了古代音乐与自然哲学的紧密联系;三刑四杀五墓则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空间的精细划分和对凶兆的敏感;八节日和六情则展示了古代占卜如何将时间、情感与自然现象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预测体系。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占星术和风角占卜的丰富内容,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他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应用。这些占卜方法虽然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也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规律的探索和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通过这段古文,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占卜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它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这段文本是中国古代军事占卜的经典文献,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与军事行动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通过风向、五行、八卦等元素的结合,古人试图预测战争的胜负、敌我双方的强弱以及天时地利的影响。这种占卜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还展示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利用。
文本中提到的‘子午’、‘丑寅’、‘卯酉’等方位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反映了中国古代风水学和占卜术的复杂性。每个方位都与特定的五行属性相关联,进而影响军事行动的吉凶。例如,风从‘辰戌’(属金)方向来,金能克木,预示主军胜、客军败。这种逻辑体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军事策略中。
此外,文本中多次提到‘纳音’、‘八卦’、‘五音’等概念,这些不仅是古代音乐和占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事占卜的核心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古人试图解读自然现象背后的深层含义,进而指导军事行动。例如,‘风从西北乾上或正北坎上来’预示客军胜,而‘风从正东震上或东南巽上来’则预示主军胜。这种占卜方式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
文本中还提到‘龙虎’、‘鬼风’、‘泣军’等象征性词汇,这些词汇不仅具有占卜意义,还反映了古人对战争的心理态度。例如,‘龙虎相交’象征急战,而‘鬼风’则预示军队的失败。这些象征性词汇的使用,使得文本不仅具有占卜功能,还具有文学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占卜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缩影。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解读,古人试图掌握战争的规律,进而指导军事行动。这种占卜方式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探索精神。
这段文本主要涉及古代占卜和预测的内容,特别是通过观察风的方向、强度和性质来预测军事行动和吉凶。古人认为风的变化与天象、地理和人事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观察风可以预测未来的事件。
文本中提到的‘商风’、‘宽大之日’、‘受商之日’等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象征意义。古人认为风的方向和强度与五行、五音相应,因此可以通过观察风来预测吉凶。
文本中还提到了‘夷兵犯塞’、‘军城吉凶’等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边境安全和军事行动的重视。古人认为外族的入侵和军事行动的成败与天象和地理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观察风可以预测外族的入侵和军事行动的吉凶。
文本中提到的‘李淳风’和‘京房’是古代著名的占卜家和天文学家,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世的占卜和预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本中提到的‘五音’、‘八难风’、‘坎’等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象征意义,以及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测未来的实践。这种实践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军事和政治智慧。